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是可以进行起诉的。一般来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设定为三年。这意味着在三年的时间范围内,权利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便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权利本身以及请求权并未消失。也就是说,权利人依然拥有相应的权利,只是在法律程序上可能会面临一些限制。
如果在诉讼过程中,债务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那么法院是不能主动依据诉讼时效的规定来进行裁判的,此时债权人仍有获得胜诉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会影响诉讼时效的计算。比如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形,就会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像债权人在这三年或四年的期间内,有向债务人催讨欠款等行为,就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然后重新开始计算。这为债权人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保障和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