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在审判立案后,可以主动向法院表达调解意愿。法院通常会考虑案件实际情况,若调解有利于纠纷解决、能降低诉讼成本和节省时间,一般会积极推动调解。比如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像简单的借贷纠纷,若双方对借款事实基本无异议,只是在还款时间、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调解就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二)若案件涉及重大法律问题,例如涉及新的法律适用、对法律条文理解存在较大争议等情况,或者证据复杂,像存在大量真伪难辨的证据、证据链条不清晰等,又或者双方矛盾尖锐难以调和,比如双方存在长期积怨、情绪对抗激烈等,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更倾向于直接审判。当事人也应做好充分的庭审准备,包括收集证据、梳理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