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确保自己写的合同签字后有效,首先得保证合同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也就是说,合同里写的那些条款,都是双方心里真正想这么约定的,不存在一方被欺骗、被强迫或者稀里糊涂就签了的情况。比如在买卖房屋的合同中,对于房屋的价格、面积、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双方都清楚明白并且是自愿这么约定的。
(二)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像有些合同约定买卖毒品,这明显就是违法的,这样的合同肯定是无效的。再比如,法律规定房屋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0年,那合同里就不能约定超过这个期限的租赁时间。
(三)合同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就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比如说,不能签订以伤害他人身体为目的的合同,像雇人去打人这种合同就是违背公序良俗的,是无效的。
(四)签订合同的双方还得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例如,8周岁以下的小孩自己签的购买昂贵手机的合同就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五)如果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合同效力就可能有问题。比如一方因为看错了合同条款,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而签了合同,这就属于重大误解;又比如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受损方就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