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判定。一方面,完全不能辨认自身行为的精神病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无民事行为能力,其行为不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不必承担民事责任,不过其监护人要按过错程度承担民事赔偿等责任。另一方面,间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时实施民事行为有民事行为能力,要承担民事责任。还有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民事行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行为效力视情况而定,监护人可能要承担补充责任。
解决措施和建议:在涉及精神病患者的民事案件中,应准确判断其精神状态。相关部门要完善精神鉴定体系,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准确。同时,要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和教育,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在必要时积极履行赔偿等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