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合同陷阱后先协商
当签了合同后察觉到有陷阱,也就是合同存在显失公平、欺诈、重大误解等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合同相对方好好沟通协商。针对合同里有争议的条款,双方重新商讨并进行修订,最后达成补充协议。这样可以在友好的氛围中解决问题,避免后续的麻烦。
(二)协商不成行使撤销权
要是协商没办法达成一致,那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行使撤销权。具体来说,如果是因为自己对合同内容产生了重大误解才订立的合同,或者在订立合同时合同明显不公平,又或者是一方通过欺诈、胁迫的方式,或者趁着对方处于危难之际,让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那么受到损害的这一方就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请求,要求变更或者撤销这个合同。不过需要特别留意,撤销权的行使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有可以撤销合同的事由那天开始算,一年内要行使这个权利,超过这个时间,撤销权就可能会丧失。
(三)对方违约可追究责任
如果是对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办事,违反了合同里的某些条款,那咱们就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让对方为自己的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