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责任认定书出具后,双方能够友好协商赔偿事宜并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赔偿一般会在协商后的合理时间内完成。这里的“合理时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能会根据赔偿金额大小、支付方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比如赔偿金额较小且支付方便,可能很快就能完成赔偿;若赔偿金额较大,涉及到资金筹集等问题,可能需要稍长一些时间,但通常也不应过长,以免损害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二)要是双方协商不成,受害方就需要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赔偿问题。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审理、判决等阶段。一审普通程序通常会在6个月内结案。这是因为法律对案件的审理期限有一定的规定,旨在保障案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让当事人的权益尽快得到确定。不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案件事实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或者有其他不可预见的事由,审理期限是可能会延长的。
(三)当判决生效后,如果对方仍然没有履行赔偿义务,受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程序的时间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被执行人有足够的财产可供执行,且配合执行工作,那么执行程序可能会比较顺利,在几个月内就能完成赔偿;但如果被执行人存在隐匿财产、逃避执行等情况,执行程序可能就会变得复杂和漫长,甚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