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不懂行政复议不受理起诉谁呢只要你明白相关条款就知道了法院受理了此案,并开庭进行了审理,最后作出判决,维持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此案在复议机关引起较大反响,对非前置性的不予受理决定,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应不应该受理?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有关行政复议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行政复议法》中有三处规定:一是第十七条规定,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二是第十九条规定,属行政复议前置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当事人可以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三是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可要求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受理;必要时,由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对于复议前置不予受理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九条已很明确,而对依据第十七条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指非复议前置的情形),当事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复议机关应否告知诉权?实践中,法院系统和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非复议前置的不予受理决定,行政诉讼不应受理,行政复议机关也不必告知诉权。因为这并不剥夺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诉权。而在复议前置的情况下,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人民法院将不能再对同一事实和理由的行政诉讼进行审查,从而使当事人的诉权丧失,不能保障其合法权益。因此《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但人民法院的裁决只能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受理,不就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从立法技术看,如果非复议前置的不予受理决定,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就没有必要再有第十九条的特殊规定。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是一种不作为行为,可能会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不管是复议前置或非复议前置,都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理。本文开头所举的案例,就属这种观点。
笔者认为,不应将行政复议行为视为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简单纳入行政诉讼受理范围。行政复议的本质属性是监督职能,而非行政执法职能,具有准司法性质。它与行政诉讼同是行政争议的救济途径。两者的救济目标都是指向行政执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把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监督决定,认定为又一新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理上说不通。在实践中,把行政复议机关对不属于行政复议管辖范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不予受理的决定纳入了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行政复议机关,都不能就纠纷的实质作出裁决,当事人的请求不可能通过这样的途径得到解决,这在客观上对纠纷当事人起了误导作用。因此,第二种观点值得推敲。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但并不是说,非复议前置的不予受理决定没有救济途径,《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就是对复议机关的一种监督,是一种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监督,是一种救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