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诉,简单的说就是应对诉讼,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与起诉一样,应诉也首先是一个评价、衡量的过程,据此制定下一步的行动与计划。以下结合司法实践介绍:
1、理解、吃透起诉状的内容。按照规定,法院会将原告的起诉状转交被告。作为被告,必须吃透起诉状的内容,明白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制定诉讼方案,“是战是和”,是否同意调解,己方调解的底线是什么。总而言之,要对应诉的可能后果做出充分考虑。
2、阅读应诉通知书,了解举证期限。法院在送达起诉状时,会一并送达应诉通知书。在应诉通知书中,往往会确定原、被告的举证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左右。通过阅读应诉通知书,还可以了解案件受理法院、主办法官、联系方式等信息。
3、与主办法官联系,查阅对方提交的证据。原告的起诉一定有证据支持,因此必须了解原告起诉的证据。如果法院没有将证据复印件一并交给被告,被告应当主动联系法官复印或阅读,做到知彼知己。
4、准备答辩状、整理反驳的证据。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整理出自己的答辩意见,以便及时提交法院。答辩应当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理有据,逐一反驳原告的观点、要求与理由。同时,应当重视证据的收集,最好是制作证据清单。
5、管辖异议、反诉。如果认为,原告立案起诉的法院没有管辖权,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提出异议。如果认为被告也应当承担责任,那么可以对原告提出反诉,要求原告依法承担责任,给对方有力的反击。当然,反诉要缴纳一定的反诉费用。
实践中,有人对于别人的起诉采取回避的态度,试图通过不予理睬摆脱诉讼。然而,殊不知:如果被告不到庭,法院有权缺席审判、甚至判决。当然,应诉是一项具有技巧性的工作,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行之有效的应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