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甲乙两个行政村发生林地权属争议,甲村持有争议山场“林业三定”时期的林权证,乙村持有土地改革时期的土地证(四至不清)。乙村村民在争议山场进行植树造林,甲村部分村民在被告人召集下将乙村村民的造林拔除砍伐。
司法机关认为:被告人召集村民将乙村村民种植的林木毁坏,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对故意毁坏财物罪非法财物规定,构成了故意毁坏财物罪。
笔者认为:本案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分析如下: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毁坏的林木是否属于该条文中的“公私财物”。
一、非法财物不是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对象。
“公私财物”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公私财物”是指什么财物,应当根据《刑法》的规定进行评判,《刑法》条文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刑法》总则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对“公私财物”的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其中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共财产的范围”,第九十二条规定“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