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关系的诉讼时效是2年,应当在诉讼时效期内及时起诉,以保留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了。借款人下落不明的,法院可以公告送达;被告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胜诉后,对方不履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二、未约定还款时间的,法律规定随时可以要求归还,对方明确拒绝的,时效开始计算。如果对方在期后又明确表示愿意偿还的,则诉讼时效中断,重新开始计算。如果债权人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1、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时效中断:《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最长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4、不受限制,《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三、诉讼时效的概念:
1、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请求权仍然是存在的,其实体权利也是存在的,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