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除引言外,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阐述方式将内容设计为两框四目。 引言由列举侵犯人格权的表现导入,然后指出为什么要享有精神性人格权,落脚到如何对待这些权利。第一框设两目,分别介绍了人格尊严权与名誉权。其中,人格尊严权属抽象的人格权,居于人格权的核心地位;名誉权是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第二框设两目,阐述肖像权这类具体的人格权。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本框由“人格尊严不可辱”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两目构成。 第一目“人格尊严不可辱”。本目讲述人格权的核心内容,即人格尊严权。第三课所讲的生命健康权,可以说是物质性人格权,本课讲的是精神性人格权。在整个人格权中,人格尊严权居于核心地位,又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其他精神性人格权,如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则是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它们是具体的人格权。把握了人格权的概貌,有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驾驭本课,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目由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导入非常重要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人格尊严问题,然后讲了三层意思。其一,人人有人格和尊严。教材承接探究活动,首先点出结论。然后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现代社会更看重人格尊严、法律确认这一权利,这一权利不能因人的某种差异而被忽视等角度,说明人人有人格和尊严。最后指出这一权利的表现。 第二目“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名誉权是具体的人格权,因而这一目是对上一目的深化。教材由一探究活动导入,让学生懂得好名誉对自己有重要的意义。然后,教材讲了六层意思。 其一,名誉的涵义。这是人们懂得名誉权、捍卫名誉权的前提。从教材的描述性定义中可知,名誉是中性的,人可能有好名誉,也可能有坏名声。人的名誉权并不是说人都有好名声,也不是说坏名声不能让人评价,而强调的是“客观的”社会评价。这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体现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