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你好,我朋友是一家小说网站的签约作家,有几部小说比较不错,都给推荐好几次了,并且已经申请著作权,不过是刚刚申请的,请问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什么呢?那一般都保护什么呢?

帮助5人 10w+浏览 匿名 2019-08-04 湖北武汉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知识产权,根据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法律规定,我国的知识产权类型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权利类型 。
    知识是人类对认识的描述,知识的普遍存在方式或本体是形式,知识产权不是无形财产权,也不等于无体财产权。
    回答什么是创造,什么是知识,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就如同物权法理论需解释物的本质及其分类一样,是研究知识产权问题的需要。英文 Intellectual property一词,译为知识产权最为允当。一方面,知识产权发生的根据之一是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称智力或智慧财产权,容易使人误解为仅凭智力的活动就可以产生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智力成果权并不包含工商业标记在内,因此,知识产权所说的“知识”,是指依法保护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是知识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却具备了知识的全部特证;知识几乎是现代社会使用率最高的词汇。它涉及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目前,中国知识产权理论对“知识”有三种描述方式:无形物、无体物、形式。
    无形,即无形式。中国清末就把知识产权归于无形财产权,今天仍有人笃信不疑。其实,恰恰相反,知识是“形式”的。“形式”是知识的本体。是知识的普遍存在方式。英文的intangible一词,在用于说明知识产权时,汉语通常取其“无形的”之意,值得商榷。该词主要有两种意思:触摸不到的,无实体的;无形的,不可捉摸的,难以确定的。“知识”是具体的、确定的,不是无形和不可捉摸的,它只是无实体的。在经济学中,确有无形贸易(invisibletrade)的概念,但并不包括知识产权贸易。所以,结合知识产权的实际情况,intangible译为“无实体的”或“非物质的”或许更为贴切。知识并非无形,以知识无形为由认定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的观点不能成立。
    无体,即无实体,或称非物质。认为知识不属于物质范畴,是无体物这一说法,比无形之说要接近事实。我们知道,大脑不能生产物质。知识是大脑的产物。非物质,或无体是知识的重要属性,但不是它独有的性质。知识产权属于无体财产权。除此以外,债权、商业信誉以及贸易中的服务、劳力的收支,都属于无体财产。在美国,商业票据和无记名债券、物权证书、公司股票、流通货币、信托基金以及商业信誉等都被看成无体财产。在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学术著作,大都称知识产权为无体财产权。九十年代以后,改称“知的所有权”即知识所有权。所以,知识产权与无体财产权之间不是等号,无体财产权或非物质财产权之称谓,不能反应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
    上述分析说明,无形或无体、非物质,不能揭示“知识”的本质。无形说、无体说、准物说或非物质的说法,回避了正面回答问题的逻辑,用否定语式指出“知识”不是什么,却没有回答“知识”是什么这一实质问题。知识产权不同于物权,用所谓“准物权”、“无形财产权”、“无体财产权”、“非物质财产权”等传统财产权观念和模式来形容与描述知识产权,其方法就不正确,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它的本质。知识产权是因知识发生的财产权。知识产权最恰当的描述方式,就是它自己。
    知识的本质是“形式”,创造是设计和描述“形式”的过程。思想和创造是人类的天性。据此,人具备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知识则是这种能力的结晶。这种能力,决定了人类在自然界的王者地位。需要是创造的动力,创造则是知识的源泉。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要想告诉别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信号(即符号)系统描述出来。人类运用信号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就是创造。就创造而言,无论其内容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都是构造形式的活动。这些人造的“形式”,就是知识。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惟一产品。无疑,科学技术即形式,文学艺术即形式,知识即形式。除去形式,便没有知识。这就是知识的本质。
    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的和人造的。相应的形式也有自然和人造的区别。除去自然形式之外,描述自然所用的形式,与纯粹表达思想和情感所运用的形式,都是人的创造物,是知识。可见,所谓知识,是人类对认识的描述。知识已经是智力成果或产品,再用“知识产品”的说法,固然不失符号学上之美感,但在逻辑上却不免有蛇足之嫌。知识产权概念中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它是指由人类创造,并经由法律的标准加以“检疫”而获准予以保护的那些“形式”。
    (二)知识的特征
    权利对象自然属性的不同,决定民事权利的区别。根据对象的自然状态,可以用形和体作为划分不同财产权的标准。物权是以人类的支配物为前提,物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债权以人的行为作为前提,行为无形无体;知识作为形式,既非物质亦非行为的这一属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既不同于物权,也不同于债权。形式这一本质,决定了“知识”具有如下特征:
    1.知识不具有实体性,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栖身”于物质载体。知识描述人类的认识,认识是反映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信息是抽象的,不具备可感知的形式特征。比如,以精神为依托的“胸中之竹”,无法为他人感知。知识又是具象的,它必须找到得以“栖身”的质料才能成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一旦完成,就转化为不再依赖于他的描述者的独立的客观存在。这种可感知的存在形式,就是“知识”。
    2.知识作为形式,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知识”一旦被生产出来,其后,无论是形之于物质材料,还是被存储于大脑的记忆中,具有永不磨损的品格。靠了这种品格,知识可以不断地积淀、传承。形式和物不同。物,不能永存。比如,一件造型优雅、色彩和谐、精美绝伦的南宋瓷瓶,是材料、造型、色彩的统一体,尽管人们精心呵护它,其寿命总是有限的。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质料与形式的统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种统—一旦被打破,物就不复存在。物权以物的存在为前提,如影随形,物灭权消。因此,法律不必为物权设定时间界限,而是任由物的自然寿命决定。作为“形式”的知识,其存在和再现并不依赖于特定的质料,它有无限的选择余地,只要它能找到得以彰显或存储的质料,就不会灭失。知识靠表现和传递而存在,并维系其寿命。除非是知识的现实形态全部灭绝和存储于大脑中数字化了的“胸中之竹”全部失忆,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否则,知识的寿命是无限的。
    全文
    8 2019-08-0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56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什么呢?那一般都保护什么呢?
一键咨询
  • 天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5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2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8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6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6****83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7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6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5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5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5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2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6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6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0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5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7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7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4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3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3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6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1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4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1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8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8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7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4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7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1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1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0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7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1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2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0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1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4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1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1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34****650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919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614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那个不受著作权保护2023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3、时事新闻。4、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10w+浏览
知识产权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我国的著作权法保护那些
(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0w+浏览
知识产权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那些作品不受著作权保护
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种:1、法律、法规中明令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3、时事新闻。4、历法、通用数表。
10w+浏览
知识产权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著作权法那些作品受保护
(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0w+浏览
知识产权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19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有哪些呢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文字作品 口述作品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
10w+浏览
知识产权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