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协议有法律效益吗
[律师回复] (一)关于协议双方需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对于自然人而言,一般要达到一定年龄且精神状态正常。通常情况下,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法人来说,需要在其合法经营范围内签订协议,超出经营范围可能导致协议效力存在问题。
(二)关于协议内容须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这要求协议的签订是双方自愿的,不存在一方欺骗另一方,或者用威胁、强迫等手段让对方签订协议的情况。比如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使得另一方在错误认识下签订了协议,这种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可撤销。
(三)关于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必须遵守的,比如不能签订买卖毒品、枪支等违法物品的协议。公序良俗则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像约定以伤害他人身体为条件的协议就是违背公序良俗的,是无效的。
(四)关于协议的生效及违约处理:
当满足上述条件,双方通过签字(法人盖章等法定形式)后,协议就对双方产生法律拘束力。双方都要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要按时按质交货,买方要按时付款。如果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常见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也就是要求违约方按照协议继续完成未履行的义务;赔偿损失,即对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