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挪用公款5000会判刑吗

更新时间: 2022-06-15 13:56:22
律师解答:
挪用公款5000元,涉嫌构成挪用公款罪,且属于通常情况下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挪用的公款属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会被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37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挪用公款5000会判刑吗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4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0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4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8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7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5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6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3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1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2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8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6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3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4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1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2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5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5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2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5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0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1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6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6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7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6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3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6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3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2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0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1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6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3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3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5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5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6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1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7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8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0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1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公款挪用5000会判刑吗?
公款挪用5000会判刑吗需要结合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行为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达到3万元或者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是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数额达到五万元的,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的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挪用5000公款会怎样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l.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 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 个月未还的。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 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37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挪用公款5000万构成什么罪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挪用公款20万没有超过三个月,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分三个方面判断:
1、如果是为了正当用途,挪用了公款,并及时归还的,及时归还是指不超过三个月,不构成犯罪。
2、如果不是为了正当用途,比如挪用公款和其他人合伙做生意,有赢利行为的,则构成挪用公款罪。
3、如果是为了非法用途,比如挪用去贩卖毒品,赌搏等等,则构成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384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又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暂时非法占有、使用公款、并从中受益的行为,当行为人通过挪用公款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后,又将公款归还,这种行为从结果上而言,侵犯和危害了公共财物所有权的完整性。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款。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成为本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主要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同时,国家工作人员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根据刑法规定,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挪用公款5000会判刑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挪用公款5000会判刑吗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挪用公款5000会怎样
行为人挪用公款5000元,不符合挪用公款罪的入罪条件,不作为犯罪处理。挪用公款罪的行为对象是公款,包括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关于挪用公款5000会怎样的问题,本篇文章的回复如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请问挪用公款5000元判多少年?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你好!请问挪用公款5000元判多少年?问题解答如下, 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发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对挪用公款案量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挪用公款5000元能判多少年
挪用公款5000元属于金额较大一般情况下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金额巨大一般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金额特别巨大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我们在遇见挪用公款犯罪地量刑标准的问题时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叔叔挪用公款了,大概5千万,那挪用5000万判多少年呢?是要怎么样呢?是如何的呢?
[律师回复] 你好,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对挪用公款案量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人挪用公款的数额。
4、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上述是挪用5000万判多少年的解答。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37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挪用公款5000元如何处理
挪用公款5000元如何处理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不构成犯罪,但若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那么就构成了挪用公款罪,应当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详细情况可看下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99%用户选择)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4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