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解除劳动合同依据法律依据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2-22
1.9w浏览
律师解析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单方依法解除,也可以双方协商解除。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劳动合同案件·推荐文章

连云港181****641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7****825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7****744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91人选择咨询律师
659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解除劳动合同依据法律依据有哪些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6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0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5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7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2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2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1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7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7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2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5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1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6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4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4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3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4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4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2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7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0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5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8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5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6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6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2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5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8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8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2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5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7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7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4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2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4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2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6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6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6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1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6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180****567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0****985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139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裁决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10w+浏览
劳动纠纷
盗窃罪怎么才能解除执行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盗窃罪的和解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指出,这并非是私下协商解决的行为,而是发生在盗窃罪案件中的被告人自愿承认其罪行,表现出诚挚的悔过之情,并与受害人在合法且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
在此情况下,被告人可通过支付赔偿款、赔礼道歉等多种途径,以图获得受害者的谅解。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将根据被告人的个案情况以及刑法相关条款,给予适当的从轻处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以下类型的公诉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够真诚地表达悔意,通过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取受害者的谅解,并且受害者也愿意进行和解,那么双方当事人都有权选择和解:
(1)由民间纠纷引发的,涉及到刑事分则第四章、第五章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更低刑罚的案件;
(2)除了渎职犯罪之外,可能会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更低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但是,对于那些在过去五年内曾犯过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不适用于本章所规定的刑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解除劳动合同即时解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员工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是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不给劳动者提供任何劳动保护,从来没有给劳动者购买过社会保险,不仅如此,还经常无故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以及其他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只有这样员工才具有及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袭警罪入刑的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实施暴力攻击正在依法履行职务的人民警察之行为,若情节恶劣或性质严重,将被视为犯下袭警罪名。
依照我国法律法规,此类犯罪行为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而当行为人采用更为危险的手段如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是驾驶机动车辆撞击等方式严重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时,则将会面临更加严厉的处罚,即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进行量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0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侵占罪对犯罪证据有什么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1.调查并取得与被害单位企业注册及劳动合同相关的信息,以便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职务及其身份地位,进而确立其犯罪主体身份。
2.针对犯罪嫌疑人所据有的财物情况,调查核实是否属于其在职务活动中所获取的利益,从而作为判断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据。
3.深入查阅并搜集与犯罪嫌疑人涉案财物及其金额相关的账目明细,并邀请司法会计审计部门对此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审计鉴定,形成相应的报告。
4.根据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手法,收集与其相关的物证,例如用于掩盖非法行为的虚假发票以及伪造、篡改的财务凭证等。
5.对于犯罪嫌疑人所侵占的财物去向问题,需调查并搜集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财物的挥霍使用、债务偿还等方面的信息。
6.对于追回的赃款、赃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拍照记录,并委托专业的估价机构对其价值进行评估鉴定,形成相应的报告。
7.若有必要,应对提取到的文字性材料进行文字鉴定,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8.对案件涉及的相关人员、知情者以及关系人进行详细的询问,以获取案件相关的事实真相和关键证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解除取保候审法律依据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解除取保候审法律依据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工会同意开除员工手续怎么办理
[律师回复] 解析:
(1)知会工会组织:
待用人单位或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终止劳动合同事宜向工会组织通报之后,工会有权对所述事项表达观点意见;
随后,经全面研究、权衡工会建议后制定对应处理措施,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工会组织最终决议。
(2)妥善安排工作移交:
在决定解聘某位员工后,用人单位应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为其提供合理的时间进行工作交接。
(3)及时结算薪酬福利:
在员工顺利完成工作交接手续后,财务部门有责任按照既定程序核算并发放该员工的所有薪资及其他相应福利待遇。
(4)正式解除劳动关系:
在员工圆满完成工作交接且所有薪酬福利均已结清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即刻解除,双方之间的雇佣关系自此终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解除劳动关系法律依据是什么样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是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既然建立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行为,那么,终止劳动关系也必须依法办理。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认定依据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1、职务侵占罪是以保护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团体的财产所有权为核心要素进行判定的。
具体来说,其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犯罪客体必须指向特定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团体的财产所有权;
其次,在客观行为方面,犯罪者必须利用自己担任的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据为己有,并且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再次,犯罪实施主体必定是特殊身份的人;
最后,从主观心理状态来看,犯罪者必须具备明确的直接故意,同时怀揣着非法占有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团体财物的意图。
2、对于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团体的工作人员而言,如果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话,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的严厉惩罚;
若数额巨大,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而当数额特别巨大时,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样需要接受罚金的处罚。
此外,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国有单位中的公职人员以及这些单位委派至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团体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如有上述行为,也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导致免除民事责任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众多的情形下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所有的损害皆为原告与被告之外的第三方过失所引发的;
2、由于不可抗力,也就是那些无法预见、不可避免以及不可战胜的客观现象在导致的损害;
3、如果为了捍卫自身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其遭受非法侵害,而对正在施行非法侵害的主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所造成的损害;
4、若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利益以及其他各项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潜在威胁,必须采取避险行为所带来的损害;
5、在自愿实施紧急救援过程中,若因此给受援者带来了损害,那么救助者将无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合同解除法律依据是什么
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是答应不可抗力的原因而导致没办法完成合同的目的的时候,是可以解除合同的,或者是双方协商一致,全部都同意解除合同,或者是在一方没有履行合同,另外一方在催告以后在合理的期限以内还是没有履行的时候,同样是可以解除合同的。
10w+浏览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