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更新时间: 2019-12-26 16:57:00
音频内容:

        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本文864字,预估阅读时间2)分钟
浏览全文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421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28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一键咨询
×
温馨提示
阅读时间较长,您可直接咨询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南通135****1635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京135****256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3996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淮安188****987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7800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常州188****40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浏览

如问题紧急,建议直接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1对1专属律师解答
12小时深度服务 高效解决问题
立即咨询
离职补偿金怎么计税计算
根据相关规定,离职补偿金在参照所在地上年度全体职工的平均薪资水平基础上并未超出三倍时,该部分金额将得到免于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待遇。然而,若是超过这一标准,则无需并入当前年度的综合所得总额中,而是应当遵循独立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的原则,进行精确的税务计算和缴纳。
38浏览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421 人正在咨询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3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28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有什么?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39浏览
累计折旧如何计算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是,除土地外,固定资产又都是有使用年限的,企业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按期分摊到产成品成本或当期的费用中去,并从产品销售中收回,用以未来更新固定资产,这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四项:  

1)计提折旧的基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有主张以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成本(或重估价)为依据计提折旧的。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预计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  

4)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们只对折旧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
1)核算中的折旧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另一类是加速折旧法。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比如,一台设备价值200万元(假设没有净残值),可以用10年,每年的折旧费是20万元,折旧率就是10%.加速折旧法则不同,在加速折旧法下,前几年多提折旧,后几年少提折旧,与直线法相比,可以起到推迟的作用(注意不是逃税)。  (
2)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开始用的是加速折旧法,以后各期都要用加速折旧法。如果企业由于特定原因确实需要更换折旧方法,还应当在当期的会计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还有工作量法,它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视使用时间,而忽视了使用强度的缺点。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是,除土地外,固定资产又都是有使用年限的,企业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按期分摊到产成品成本或当期的费用中去,并从产品销售中收回,用以未来更新固定资产,这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四项:  

1)计提折旧的基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有主张以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成本(或重估价)为依据计提折旧的。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预计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  

4)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们只对折旧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
1)核算中的折旧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另一类是加速折旧法。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比如,一台设备价值200万元(假设没有净残值),可以用10年,每年的折旧费是20万元,折旧率就是10%.加速折旧法则不同,在加速折旧法下,前几年多提折旧,后几年少提折旧,与直线法相比,可以起到推迟的作用(注意不是逃税)。  (
2)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开始用的是加速折旧法,以后各期都要用加速折旧法。如果企业由于特定原因确实需要更换折旧方法,还应当在当期的会计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还有工作量法,它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视使用时间,而忽视了使用强度的缺点。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有什么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9浏览
折旧累计怎么计算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是,除土地外,固定资产又都是有使用年限的,企业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按期分摊到产成品成本或当期的费用中去,并从产品销售中收回,用以未来更新固定资产,这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四项:  

1)计提折旧的基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有主张以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成本(或重估价)为依据计提折旧的。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预计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  

4)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们只对折旧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
1)核算中的折旧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另一类是加速折旧法。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比如,一台设备价值200万元(假设没有净残值),可以用10年,每年的折旧费是20万元,折旧率就是10%.加速折旧法则不同,在加速折旧法下,前几年多提折旧,后几年少提折旧,与直线法相比,可以起到推迟的作用(注意不是逃税)。  (
2)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开始用的是加速折旧法,以后各期都要用加速折旧法。如果企业由于特定原因确实需要更换折旧方法,还应当在当期的会计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还有工作量法,它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视使用时间,而忽视了使用强度的缺点。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328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28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47浏览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421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

(99%用户选择)

首页 > 语音解答 > 劳动纠纷 > 劳动争议 >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2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