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
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损失。
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适当损偿。
按照民事协商原则和调解原则,这种责任制度将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律的威严。
是无效的。
假借房屋买卖以骗取银行贷款为目的属于以合法形式掩饰非法目的的情形。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该合同无效情形包含当事人存在虚伪意思表示和当事人的真实目的非法为构成要件。
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首先不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并没有达成房屋交易的合意,签订合同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所掩饰其他非法目的。
因此,以合法形式掩饰非法目的的合同自始无效。
原则和条件是有的,主要如下:
1、 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相关的内容。
2、 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变更相关的内容。
3、 提出劳动合同变更的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要平等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解除的几种情形:
1、 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
2、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3、 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4、 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应书面提前通知对方。
由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放。
房产合同欺诈赔偿标准。根据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第一,商品房买卖合同定了以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第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以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第九条,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第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第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第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民法典》第四百零四条 以动产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是什么?根据我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94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第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第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第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第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就是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 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