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帮助5人 3.9w浏览 匿名 2020-09-15 山东日照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此处的“逃逸”。所以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前者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把“逃逸”的动机仅仅归结为“为逃避法律追究”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也如前文所述,它与立法本意相悖。实践中有时发生这种情况,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在事故场受到被害者亲属围攻,因害怕殴打报复,暂时躲避,或者在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害怕家属殴打报复、而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亲属等由于一时冲动的非理性的悲愤情绪而对肇事者实施殴打报复的情形,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肇事者的临时躲避行为要与逃逸相区分,在事故现场肇事者因为害怕遭受到受害者或者受害者亲属等人的殴打而逃离现场说明肇事后现场就有人,而且按常理,在场的人肯定会及时抢救伤者,事后又主动归案的,肇事者并未逃避抢救和责任认定,这种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
    肇事者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害怕家属殴打报复,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肇事者已履行了抢救义务,又不逃避责任,亦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全文
    13 2020-09-1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37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一键咨询
  •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7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1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5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8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2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济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1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3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6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5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8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1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2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3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8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3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6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6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6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8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6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4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4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3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2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7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5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7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3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0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0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7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8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3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7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2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0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4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6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5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0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4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7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3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6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81****661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7****832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56****183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及承担
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怎样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肇事方为逃避法律的责任,从而选择弃车或者是驾车逃跑;再者就是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从而驾车驶离事故现场,只要符合条件的就可以认定为逃逸的行为。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怎么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认定交通肇事逃逸,首先要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有逃逸行为、然后需要确定行为人是否是故意逃跑。若是行为人明知事故已经发生,依旧在没有采取协商、报警等方式处理交通事故,就离开了事故现场,一般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了。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1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及处理是什么?
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是按照是否有逃避责任的主观意图以及客观行为来确定的。处理方式是构成犯罪的,将会按照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来进行处罚,没有构成犯罪的,将会对此采取行政拘留和行政罚款的措施。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