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构成的

帮助5人 4.3w浏览 匿名 2020-09-20 广东中山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构成的
    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是指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同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四类人员:
    一是直接操纵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人员,如驾驶员;
    二是交通运输活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人员,如列车长、调度员;
    三是交通设备的操纵人员,如扳道员;
    四是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交通警察。非交通运输人员是指除从事交通运输人员以外的任何人。
    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过失是行为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
    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②:
    1、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这是交通肇事罪的特定时空条件。如果事故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以外的空间内,则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2、行为人必须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交通肇事的原因,也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行为人在交通运输中如果没有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即使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也不构成本罪。所谓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而作出的各种行政法规、规定,包括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保障交通运输安全运营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3、必须实际发生了重大事故,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这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行为人虽然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未造成上述法定严重后果的,不构成本罪。
    4、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和造成的严重后果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违章行为和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则不构成本罪。
    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肇事罪在客观上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侵害,其行为实质是对公共安全的侵害。
    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
    第二条
    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之
    一,在发生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认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均是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加重情节,如果行为人本身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则谈不上加重处罚了。
    2、行为人必须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触犯了刑律。如果行为人不知道发生交通肇事而继续行驶驶离了现场的,则不能适用本情节加重处罚。
    3、行为人的逃跑行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之所以被作为加重处罚情节,就是因为行为人在明知道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了事故现场,根本不顾及受害者的伤亡情况,主观恶性较重。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为了抢救受害人,驾驶运输工具运送受害人到医院进行抢救,并等候司法机关的处理,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如王某交通肇事案,案件发生后,王某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在其后随同受害人乘坐“120”急救车到了医院,为受害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在案发当天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该案在审理过程中,认为王某不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没有对王某适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
    全文
    6 2020-09-20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595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构成的
一键咨询
  • 佛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8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梅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6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6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1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梅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5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汕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珠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4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2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肇庆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6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4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3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5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7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肇庆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4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3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4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2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2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5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2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2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4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4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2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4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1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1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佛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0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1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6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5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6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5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肇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深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清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清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3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揭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3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3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5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茂名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3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4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8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5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0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佛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1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6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2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宿迁156****157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373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909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哪些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构成情况: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不构成的情况: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怎么才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犯罪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犯罪行为的主体应当为普通公众,而非特殊群体;
其次,行为人为该不法行为所负有的故意或过失心理状态也是本条法律所明确要求的;
再者,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相关法规;
此外,只有当行为人对其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被认定为犯罪。
具体来说,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方能构成此罪。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任一情况,则可视为构成犯罪:
(1)在事故中造成1人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且行为人需承担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
(2)在事故中造成3人以上死亡,且行为人需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
(3)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且行为人需承担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同时,行为人无力赔偿的金额须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
根据本条法律规定,若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若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行为人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肇事罪交警有权关人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醉驾案件,交警部门有权力实施人身自由的限制措施。当一个行为体被发现存在醉驾行为时,这种行为可能会构成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即所谓的“危险驾驶组”。若该行为进一步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那么就有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此时,公安机关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性措施。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者,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使其清醒过来,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同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未来五年之内,该行为人将无法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办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一般在200元以上到2000元以下处以罚款,而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肇事逃逸的驾驶员并处15天以下行政拘留。构成刑事犯罪的应该在3年以上到7年以下有期徒刑间量刑,逃逸导致受害人去世的量刑起点是7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一人死亡赔60万如何处罚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发生涉及机动车责任导致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中,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依照投保人依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死亡赔偿范围和标准,向受害方支付相应的赔偿款项。在完成上述赔偿之后,保险公司将针对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失情况,对照所签订的保险合同中的投保金额予以最终的保险理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辅警执行勤务是否构成袭警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特定情境中,涉案辅警实施的行为将被归类为袭警罪,具体而言,当其与人民警察同时参与执法活动并遭受侵害时(无论单独还是群体受到攻击),均视为符合袭警罪的判定标准。在聘任制警务辅助机构的体系内,此类人员在得到警方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主要从事支援性的工作,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警察执法行为的重要补充环节,因此在对“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这一概念进行实质性分析时,应将警务辅助人员纳入考虑范围,而非简单地将其排除在外。
然而,如果警务辅助人员在独立执行任务期间遭遇暴力袭击,通常情况下并不构成袭警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拘留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交通事故肇事的案件中,当事人有可能会面临拘留。这是由于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须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在对涉案人员实施拘留之后,若认定其严重程度需采取逮捕措施,则应及时在拘留期结束后的三日内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交申请并请求审查批准。在特定情况下,该期限可依法延长至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在收到逮捕申请书之日起的七日之内,应对此做出裁决。对于交通肇事者,主管部门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处他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处罚。如果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肇事者选择逃避责任且情节特别恶劣,那么刑罚将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倘若因肇事逃离导致他人死亡的,那么对应的刑罚将提高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吗?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不一定犯罪,主要就是因为逃逸之后没有造成人员重伤的后果,也没有造成死亡的后果这个时候就不会按照刑事犯罪来进行处罚,但是也是需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当中的规定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清理租户物品构成盗窃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租户将其物品存放在出租屋中,而房屋所有者对这些物品进行清除,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涉及到刑事法律风险的。但是,若是根据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房屋所有者在租赁期间内对租户的物品进行清理,那么这就构成了违法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当租户未能按时支付租金,且经过多次催促仍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时,房屋所有者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租户搬离住所。若租户未能及时搬离,房屋所有者有权对租户的物品进行清理。
然而,如果由于房屋所有者为了腾出空间而清理租户物品,导致租户的贵重物品遗失或损坏,那么房屋所有者需要对此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在此种情况下,房屋所有者通常不会面临刑事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对支付租金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租赁期限不满一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租赁期限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限不满一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第七百二十二条,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598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罪能判死刑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按照相关法律条文所示,行车肇事罪在法律审判上并未涉及到死刑这一处罚方式,其最严厉的惩罚程度仅限于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然而,若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受害者从事故现场带走并进行隐藏或遗弃,导致受害者因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援而最终死亡或遭受严重残疾的情况下,则应依据具体情节,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对其进行定罪量刑。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那么才有可能面临死刑的判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商业诽谤罪构成要件包含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第一部分,关于诽谤罪之客体要件。本项规定表明,任何形式的诽谤行为都会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造成侵害。诽谤罪犯之对象通常为人而非物或其他群体。换言之,诽谤罪所要保护和维护的乃是个人的尊严和名誉。
第二部分,关于诽谤罪之客观要件。此部分明确指出,诽谤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且情节严重者方构成犯罪。具体而言,该罪行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行为人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
其次,行为人必须将捏造的事实向社会公众公开传播;
最后,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体进行的,无需指名道姓,只需从诽谤的内容中得知被害人身份即可。
此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方可构成诽谤罪。
第三部分,关于诽谤罪之主体要件。本部分明确了诽谤罪的主体范围,即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第四部分,关于诽谤罪之主观要件。本部分强调,诽谤罪的主观心态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后果,且希望或者放任这一后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14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交通肇事罪逃逸是否构成累犯,交通肇事的逃逸认定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交通肇事罪逃逸是否构成累犯,交通肇事的逃逸认定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批捕在逃还可以取保候审吗
[律师回复] 解析:
确实是可行的。在司法程序中,无论是在法庭判决正式生效前还是生效后的任意阶段,只要满足了如下任何一项条件,涉案人员就可以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
首先,涉案人员可能会被判定为管制、拘役或附加刑,而无需再进行其他刑事责任,第二种情况则是如果涉案人员预计将面临有期徒刑以上的重刑,但是通过取保候审的方式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危害性,第三种情况是涉案人员身患严重疾病,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拘留,最后一种情况是在拘留期限即将到期时,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取保候审的具体实施工作将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9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罪罪犯能判几年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涉及交通肇事的犯罪行为,通常会判定为过失犯罪类型,相关量刑标准主要分为三个具体档次:分别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三到七年的有期徒刑以及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在此类案件的量刑判决过程中,我们将主要依据下列一系列客观要素进行考量:
首先,是肇事者在整个事故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性质,这包括但不限于全责、主责还是与对方平等分担责任;
其次,需要充分关注所导致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程度,比如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等关键数据;
另外,肇事者是否存在有肇事逃逸、酗酒驾驶、毒品影响驾驶等不利情况也将会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此外,被告人是否已经对受害人及其家属进行了相应的经济赔偿,赔偿金额的高低,以及是否得到受害人和其家属的谅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量刑判决时必须要全面考虑的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五万构成帮信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若在帮信罪中涉及到的流水金额只有5万元,那么它并未达致电子支付结算总额超过20万元的构成要件,因此无法据此立案侦查帮信罪名;但若在此过程中有5万元的利润获取,即构成了违法所得达1万元的立案标准,这种情况通常会被判定为犯有帮信罪,并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
然而,具体的判决时间还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关于量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付结算金额超过20万元的;
2.通过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超过5万元的;
3.违法所得超过1万元的;
4.为三个及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5.两年内曾经因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受到过行政处罚,之后再次参与此类犯罪活动的;
6.被帮助对象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
7.收购、出售、租赁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备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上银行数字证书数量超过5张(个)的;
8.收购、出售、租赁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物联卡数量超过20张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罪多久判决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裁判时间规定如下:
首先,在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判的情况下,通常会在收到诉讼请求之后两个月内做出判决,最迟则不能超过三个月。
然而,遇有涉及可能判处死刑或者涉及附带民事诉讼的重大案情时,当事人需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延期申请并获得批准,方可延长判定时限至多三个月。如因特殊原因仍需进一步延长的,必须上报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批。
其次,在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判的情况下,通常会在收到诉讼请求之后二十日内作出判决。但若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则可将判定期限延长至一个半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第二百二十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