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方逃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之后实施了逃逸行为,但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当地公安机关可采取以下处罚措施:处以人民币两百至两千元不等的罚款,同时也可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对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若当事人并未逃逸,那么除了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外,还会被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然而,如果在重大交通事故中,行为人已经实行犯罪并且同时存在逃逸行为的话,除了遵照上文所述的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之外,行为人的机动车驾驶证也将会被公安机关吊销,终身不得再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所界定的责任并不完全等同于司法审判时对应的赔偿责任,然而通常来说,事故责任的划分仍然是判定赔偿责任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非有相反的证据或者特殊情况,否则,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法官的判决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效力。
这份文书可被视作公安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做出行政决策的核心依据和主要证据,尽管其作用不仅限于此,甚至能在民事诉讼阶段作为强有力的证据来运用。
然而,请注意,由于交通事故认定结果所依赖的相应行政法规以及适用的责任推论原则都具备独特性,这难免会与民事诉讼中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的相关法律基础和原则产生冲突。
值得关注的是,交通事故责任并未充分等同于民事法律规定中的赔偿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交通事故认定书无法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责任分配的唯一正向依据。
我们需要对行为人在侵权行为中的过失程度进行深入的审查,同时积极整合案件的实际状况,然后再根据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以全面的角度去进行综合判断。《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交通事故责任半责怎么判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所谓的“半责”,通常是指事故双方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过错的严重程度相仿。在做出判决时,需全面地考察众多的影响因素,例如双方的驾驶操作方式、是否遵守交通法规、路面状况等等。一旦判定为半责,则双方将各自负担50%的民事赔偿责任。针对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首先应由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其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付,而若超过该限度,则由各方按照50%的比例共同承担。在具体的赔偿计算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多个项目。赔偿的具体数额需依据实际损失情况以及相关证据加以确认。此外,若事故涉及到刑事犯罪问题,半责通常并不足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属于肇事逃逸。对于逃逸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可被罚款200-2000元并拘留15日以下。若发生重大事故且逃逸,除追究刑事责任外,还会吊销驾照并终身禁驾。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