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在交通事故中退休人员存在赔偿误工费吗?

帮助5人 3.6w浏览 匿名 2020-09-25 安徽马鞍山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依据司法解释的规定,退休人员如果通过返聘等方式进行劳动力市场的,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是有误工费的,误工费数额由误工时长和收入情况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全文
    6 2020-09-2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4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在交通事故中退休人员存在赔偿误工费吗?
一键咨询
  • 178****83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2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6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1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3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5****38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7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5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2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7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7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7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1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2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8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8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8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2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4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2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8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4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7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1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6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6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7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7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1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2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4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5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2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3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1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2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6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6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6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0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4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6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7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5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5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88****572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4****586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6****423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退休返聘人员出车祸误工费是否存在?
对于达到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法院对于这部分人的交通事故受伤后就不再赔偿误工费了。对于交通事故中,受害者为老年人,达到退休年龄的,目前是否可以得到误工费的赔偿,各地法院判决不一样。
10w+浏览
工伤赔偿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87万怎样判刑
[律师回复] 解析:
首先,若行为主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法律责任:
其一,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金额达到一百万人民币以上;
其二,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对象人数超过了一百五十人;
其三,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导致存款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五十万人民币以上。
其次,若行为主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法律责任:
其一,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金额达到五百万人民币以上;
其二,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对象人数超过了五百人;
其三,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导致存款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人民币以上。
最后,若行为主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者,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法律责任:
其一,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金额达到五亿人民币以上;
其二,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对象人数超过了五千人;
其三,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导致存款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两千五百万人民币以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曾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二)二年内曾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第五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退休年纪误工费是否存在
退休年纪误工费是存在的,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应视为耽误一切劳动或工作而减少的收入,包括耽误退休人员所从事的正常有偿劳动而减少的收入。因此,退休人员受伤后造成退休费用之外的其他劳动收入减少,属于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10w+浏览
工伤赔偿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无期能判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中国的《刑法》中,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一违法犯罪行为并未设置无期徒刑的刑罚。
具体来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等金融管理法规的前提下,通过非法手段吸纳和变相吸取社会各界人士的资金,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任何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按照情节轻重程度的不同,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处罚;
而如果情节较为严重,例如涉案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附带罚金的处罚;
至于情节更为恶劣的情况,比如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那么就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退休受伤误工费存在多少种观点?
两种观点:在诸多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主张误工费时,致害方经常以受害人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为由,对误工费不予认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能否获赔误工费,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的。
10w+浏览
工伤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公务员刑满释放退休金是否存在?
公务员刑满释放退休金是不存在的,公职人员如果被判处刑罚,并且会按照开除公职的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进行惩罚,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话就没有退休金了。根据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17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制。
10w+浏览
服务员算职务侵占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法律上,销售代表被视为职务侵占罪的潜在主体之一。
职务侵占罪的特定犯罪主体涵盖了公司、企业或其它相关组织中的特定群体。
这个群体主要由以下三类人组成:
首先,是作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如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他们应当排除那些已获得公职人员资格的人员;
其次,是上文提及的各类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即除了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之外的经理、部门主管以及普通员工和工人;
最后,是在上文提到的公司之外的企业或其他相关组织中的员工,这其中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独资企业的员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未取得公职人员资格的全体员工。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0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企业跟企业之间存在挪用公款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商界中,企业与企业间确实存在着涉及挪用公款罪的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明文规定,若公司、企业或其他团体的员工,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职务便利条件,有意识地将本应属于该组织的资金转移至个人使用或者借予他人,并且其涉案金额达到相当大的程度(通常是大于等于人民币10万元)、逾期超过了三个月仍未偿还,或者虽然并未超过三个月期限,但却将这些资金投入到营利性的活动之中,或者用于从事违法的勾当,那么他们将会承受来自于法律的严厉制裁。
具体来说,假如这名员工所挪用的资金数额特别巨额而又未能及时归还给原单位的话,他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反之,如果他所挪用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但是已经逾期超过了三个月仍未偿还,或者虽然并未超过三个月期限,但却将这些资金投入到营利性的活动之中,那么他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24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返聘退休人员的劳动关系存在吗?
返聘退休人员的劳动关系是不存在的,此时存在的只是劳务关系。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或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后,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已不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企业聘用退休人员的,不构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只成立劳务关系。
10w+浏览
从业人员四项义务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我们的相关从业人员,他们所承担的四大基础职责分别涵盖以下方面:
首要任务是,务必严格遵守并执行本公司所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详尽的操作规程,同时还要积极服从上级主管的管理指挥,正确无误地佩戴和使用相匹配的劳动防护装备;
其次,从业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安全生产领域的教育和培训课程,勤奋刻苦地学习并熟练掌握与其职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持续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技能水平,进而提升对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当从业者察觉到任何形式的事故隐患或其他可能引发危险的不稳定因素时,应立即向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或本公司的最高决策人报告;
最后,若发现存在直接危及个人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从业人员应毫不犹豫地暂停正在进行的作业活动,或者在实施了可行的应急措施后再有序撤离作业区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农村警务工作,推动平安乡村建设;
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应急广播、食品、药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责任。
压半个月工资工作满一年后员工怎么维权
[律师回复] 解析:
若遇雇佣单位未能按期发放薪资之情况,作为受聘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合法权益保护和追讨:
首先,可向所任职单位所在区域内的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投诉,要求介入处理;
其次,向当地具有管理协调职能的相关机构递交调解申请书,寻求调解帮助;
此外,还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请求公正裁决;
最后,如上述途径均无法解决问题,也可选择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支付令等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单位拖欠工资维权的方式: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由该部门责令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劳动报酬;也可以向企业的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