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应该如何认定

帮助5人 4.9w浏览 匿名 2020-09-25 宁夏固原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5 条第2 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这里的共犯即共同犯罪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与肇事者共同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是交通肇事的共犯。
    学术界对此条规定的共犯问题争议较大,主要有以下观点:有的认为交通肇事在主观上是过失的,而指使肇事人逃逸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同时指使人对肇事人原先的肇事行为缺乏联络,将其以共犯论处有违共同犯罪的理论。有的认为:不可否认,交通肇事引发的交通事故是过失的,对肇事行为不存在按照共犯处罚的问题,但是,鉴于《刑法》第133 条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规定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情节,而且在肇事后逃逸的问题上,肇事人和其他指使人具有共同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有观点认为:在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仅只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而“交通肇事后逃逸”仅仅是一个量刑情节,而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中,“交通肇事后逃逸”除了具有量刑意义外,还被赋予了定罪的情节。按照《解释》的理解,交通肇事罪并不完全是一个过失犯罪,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是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第25 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成立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从犯罪主体上看,行为人必须是二人以上并且各共同犯罪人必须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行为不仅指共犯人都实施了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行为(包括犯罪中具有重合性质的行为),而且指各共犯人的行为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性质,各共犯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性。[11]行为人之间行为虽然有分工,但都是指向同一个犯罪事实。从犯罪的主观要件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内容、社会意义与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共同故意要求共同犯罪人主观上有意思联络,即各共同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
    全文
    12 2020-09-2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91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应该如何认定
一键咨询
  • 144****33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4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6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2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8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7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7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3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1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1****35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1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6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4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7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2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5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2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5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3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2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2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6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3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3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7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3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5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6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5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0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8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7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7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7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0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7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6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吴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4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3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6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7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3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固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嘴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4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8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银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81****875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8****939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4****238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交通肇事罪应该如何认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过失。
8浏览
交通肇事罪涉及后代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此类事件一般来说并不会对子孙后代产生负面影响。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性质的犯罪范畴,因此这类犯罪行为一般不会对子孙后代在政治审查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然而,若涉及到较为严重的案件情形,亦可能会为政治审核增添一定难度。
以直系亲属为例,若是其因交通肇事罪而正处在服刑期间,那么他们的子孙在申请公务员职位时,政治审查环节将无法顺利通过。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交通肇事罪应该怎样认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过失。
8浏览
抢劫罪是犯了刑法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抢劫罪属典型的刑事案件范畴。
刑事案件系指涉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因被控涉嫌触犯我国法律以维护之财产利益,进而引致国家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对其进行侦讯、提起诉讼与审判,并最终施予刑事惩罚的案件类型。
在此类案件中,涉案者往往涉嫌使用暴力手段、胁迫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方式侵占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这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罪行及应受刑法惩戒的违法行为。
对于抢劫罪犯的量刑标准,通常为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涉及入室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金额巨大等严重情节,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惩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回答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含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主体,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所有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其次,犯罪客体,该罪名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对交通运输的安全造成侵害。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与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会给不特定的众多人群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因此,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再次,犯罪的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通常表现为过失,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情况。
这里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自身的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例如酒后驾车、超载、超速等等。
然而,他们却未能预见到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或者虽然已经意识到,但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认为可以避免,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最后,犯罪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是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引发了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甚至使得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交通肇事罪应该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严重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残疾、死亡及财产重大损失。该罪主要侵害交通运输安全性。犯罪主体为一般自然人,无需特殊身份。主观上,行为人常表现为过失心态,即因疏忽或轻信导致事故发生。这种罪行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必须受到法律严惩。
29浏览
超过多少元犯盗窃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兹就盗窃案件的涉案金额额度及犯罪构成问题进行细致解读如下:
首先,一般的盗窃案件中,若涉案金额达到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之上,便可视为数额较大的范畴。
其次,即便该盗窃行为没有达到上述所提到的较大金额标准,但倘若该行为人实施了诸如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扒窃或多次盗窃等恶劣行径,同样会被判定为犯罪行为。
再者,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秘密手段盗窃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盗窃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
其中,财物既包括有形的实物,也涵盖无形的权利,以及具有财产价值的各种权益。
而盗窃罪的行为方式则是通过秘密手段获取他人占有的财物,这种行为通常是违背被害人意愿的,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方(包括单位)所有。
只有当盗窃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盗窃罪。
其中,前一类行为可以称之为普通盗窃,而后四类行为则属于特殊盗窃。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5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应该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31浏览
非吸罪中的单位犯罪的认定有几种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单位犯罪的法律制度中,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乃至于团体,只要实施了涉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且理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都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然而,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唯有特殊情况下才会被剥夺单位的法人资格。
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只是对其施以罚金惩罚,对于那些对单位犯罪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以及其他直接责任的相关人员,同样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这一概念,不仅包含形态各异的国有的、集体所有的单位,也涵盖了依照法定程序发起成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独资、私营等各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2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接收挪用资金的单位犯什么罪
[律师回复] 解析:
侵犯财产罪,具体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规定的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相关条款。
在该章中,法律条文明确揭示出,如果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内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借助其职位上所获得的职权之便,将本单位的资金挪用于私人享用或借予他人,并且挪用资金的数额达到了较大的程度(通常为人民币10万元以上),对于这种情况倘若超过三个月仍未能偿还,或是虽然尚未超过三个月,但是挪用的资金已经被用于经济利益活动,抑或是进行了非法活动,那么这些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即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54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应该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34浏览
非法拘禁罪属于身份犯吗
[律师回复] 解析:
1.非法拘禁之罪名系针对侵害公民人身权、民主权利之人身责难所设立;
2.根据我国《刑法》之规定,犯下此类罪行的行为人将面临三至十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政治权利被剥夺等严厉惩罚;
3.如若在拘禁过程中存在殴打、侮辱等恶劣情节,则需加重处罚力度。
对于前述罪行,若导致受害者重伤,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惩;
若致人死亡,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拘禁犯罪是否必须达到24小时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处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判例表明,若非法拘禁行为并非由国家公职人员实施,那么便无需受制于24小时的限制。
然而,按照刑法中的“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拘禁的行为,其入罪标准也理应设定为持续24小时。
因此,我们认为,尽管非法拘禁罪作为一种法定刑罚相对较轻的犯罪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并未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但是入罪的时间标准却不应该过于宽松,而24小时恰恰符合广大民众的普遍心理预期。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