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请问:让员工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应吗

10w+浏览 匿名 2020-09-27 贵州毕节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暂无律师回复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63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请问:让员工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应吗
一键咨询
  • 136****24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6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1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6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4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7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6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7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1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7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4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1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1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2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1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7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1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0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5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1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5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8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8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6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2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8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8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7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3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3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4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3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西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5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3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遵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2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6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3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0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5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2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3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盘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毕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0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无锡181****468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4****834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8****751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公司让签承诺书合法吗,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书怎么写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公司让签承诺书合法吗,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书怎么写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合同事务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如何界定
[律师回复] 解析:
邀约行为以及邀请状这两个概念在法律范畴内存在着显著差异。
邀约行为特指当事人期望与他人缔结合同的意愿表达,而这一意愿必须具备以下三点重要特性:
(一)其所包含的条款内容需要详尽且具有明确性;
(二)其应当明确表明,一旦被邀约方作出答复并对此表示接受,那么邀请方便将受到这个意愿的约束力;
(三)其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
反之,邀请状则是当事人向他人发出的缔结合同的邀请,以期邀请他人向自我发出邀约,在其性质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公司招股说明书、债券发行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及宣传、邮寄的商品价格目录等都属于邀请状的范畴。
然而,如果商业广告或宣传的内容满足了邀约行为的所有必备要素,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一种邀约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
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快速解决“合同事务”问题
当前625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公安主动办取保说明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公安机关主动实施取保候审的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被取保候审人需满足取保候审的特定条件,具体包括:
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的情况;
或者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通过取保候审并不会导致社会危害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涵盖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是已经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也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
最后,当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得到妥善处理时,也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其次,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若其刑事拘留时间已超过37天,且检察机关并未批准逮捕,那么继续羁押将有可能导致超期羁押现象的出现。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男女双方签订的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男女双方签订的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吗,婚前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吗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双方口供不一致公安接下来会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1.在案情呈现出入意料的局面下,当相关当事人的陈述呈现出相互矛盾的情形,例如口供出现出入,公安机关会依据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继续搜集更多的证据,例如寻找物证、调取书证、取得证人证言以及监控录像等等,并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可能起到证实或补充作用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机关会设法仔细核实每一方的陈述,探究出产生口供矛盾的根本原因,判断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记忆上的错误或者是刻意隐瞒的行为。
若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所掌握的证据确实充足且有力,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那么公安机关将会依法启动立案程序;
反之,如果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则可能会做出不予立案的决定。
2.公安机关可能会选择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补充询问,以便更清晰地揭示事实真相,解决口供中存在的矛盾之处。
在询问过程中,公安机关会特别关注询问的合法性,坚决杜绝使用诸如刑讯逼供等任何非法手段。
公安机关还会对所收集到的所有证据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判断哪些证据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关联性,哪些证据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
对于已经正式立案的案件,公安机关在完成侦查工作之后,会将案件材料移交至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时,必须要重视证据的重要性,注重调查研究,不能轻易相信单方面的口供。
仅凭被告人口供,但缺乏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为罪犯并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
然而,如果没有被告人口供,但证据确凿充分,同样可以认定被告人为罪犯并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
4.在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始终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侦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如果口供的不一致性对案件的性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来揭示事实真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受让方签订门面转让合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调查商铺的档案 承租之前,应当赴所在地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调查,确认几个重大的信息。2、免租装修期 商铺租赁合同中,免租装修期经常会在合同中出现 3、租赁合同保证金 俗称“押金”,注意用于抵充承租人应当承担但未缴付的费用。
10w+浏览
房产纠纷
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怎么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经过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深入细致的调解之后所达成的,具备着明确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一旦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或盖章,就自动拥有了如同民事合同般的法律地位。
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调解协议中的约定,不得擅自更改或解除协议内容。
只要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的,并且没有违反任何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力约束,也未触犯到国家、集体、第三方以及社会公共利益,那么这一调解协议便不存在无效、可撤销或者需要变更法定事由等情况,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赋予法律效力,并将其视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可以通过法院的公正判决来维护这一协议的权威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条
具有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人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594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撤销财产保全应采取什么方式
[律师回复] 解析:
1.当申请人出于个人意愿主动请求人民法院剔除其保全措施或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申请撤销诉讼,并且获得人民法院批准时,保全措施的初衷与价值完全失去原有意义,因此,人民法院必须立即停止实施诉前保全。
2.若被申请人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可直接用于执行的财产作为保证金,那么财产保全措施也应当予以去除。
对于被申请人所提交的保证金,人民法院应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包括但不仅限于审查其是否符合现金、实物以及来自于资信良好的保证人出具的保证书等形式。
3.除了上述两种情形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其他新的原因导致保全措施得以解除的情况,例如,当事人已经按照调解书或判决书中所规定的支付义务自觉履行完毕,或者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先前采取的保全措施显然存在错误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地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可能因被告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附带民事判决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申请,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未提出申请的,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受让方签订门面转让合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受让方签订门面转让合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员工被迫签离职协议有效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众多情况下,被迫签署的协议并不具备有效性。
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首先,如果一方当事人采用欺诈或威胁等不当手段,签订了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那么这类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是无效的,且永远不会产生任何法律效力。
其次,如果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方式签订的合同并未直接损害到国家利益,但是却对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造成了损失,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合同效力尚未明确的可撤销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损方对合同表示认可,则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如果受损方对合同表示反对,他们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从而使合同失去法律效力。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当民事法律行为被判定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时,行为人因该行为所获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若无法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则应当进行折价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00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9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债权债务转让承诺书
根据我国《民法典》8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过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要是想转手这笔交易首先应当征得原合同卖方的同意才可以而债权债务转让承诺书的内容首先应当包括当事人双方的基本信息,以及该债权债务的具体内容,以及转让缘由和效力,违约责任、签名盖章、时间地点等要素。
10w+浏览
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的相关规定如下所述:
对于被判定为五级工伤的受害者,需以员工平均月薪为基准,支付相当于18个月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给予赔偿。
其次,若受害者被认定为六级工伤,同样也是以此员工平均月薪为基准,支付相当于15个月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予以补偿。
再次,对于被判定为七级工伤的受害者,同样以此员工平均月薪为基准,支付相当于15个月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进行赔偿。
接下来,对于被判定为八级工伤的受害者,需以此员工平均月薪为基准,支付相当于9个月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进行赔偿。
最后,对于被判定为九级工伤的受害者,需以此员工平均月薪为基准,支付相当于6个月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进行赔偿。
而对于被判定为十级工伤的受害者,则需以此员工平均月薪为基准,支付相当于7个月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
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相城区交通肇事罪量刑具体标准是多少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事故相关的刑法量刑标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首先,若犯罪者涉及本罪名并被判定为一般情节,那么将依据法律规定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这里所说的“一般情节”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致一人死亡或者导致三人以上重伤,二是致三人以上死亡,三是造成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重大损失且无力偿还金额达到30万元人民币。
其次,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恶劣情节,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处罚。
而所谓的“恶劣情节”则主要包括四种情况,一是致两人死亡或者导致五人以上重伤,二是致六人以上死亡,三是造成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重大损失且无力偿还金额达到60万元人民币,四是因为驾驶人员逃逸而导致受害人死亡。
最后,如果由于驾驶人员的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最终死亡,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