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什么

帮助5人 3.4w浏览 匿名 2020-10-18 吉林白山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关于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什么
    诈骗罪中被害人自陷风险的问题,直接涉及被害人行为是否可以影响对行为人的不法评价以及基于何种观点来影响对行为人不法评价的问题。显然,这一问题关乎刑法介入财产保护的界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就研究状况来看,针对过失犯中的被害人自陷风险,学者们着墨甚多,成果丰硕;但对于诈骗罪等故意犯中被害人的自陷风险,研究却极为匮乏。甚至有学者下定义时直接将故意犯排除。回答被害人自陷风险(无论是故意犯还是过失犯)问题,存在多种理论方案。本文拟以诈骗罪为中心,对解决被害人自陷风险的诸种教义学模型进行检视,提出负责范围的划分应从“人的行为对于利益侵害结果的意义”来考量,并对其间适用目的性限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反思。
    一、刑法保护与自我保护
    1977年德国学者首次将被害人怀疑这一事实创造性地引入到诈骗罪的“错误”要素的判断中。他认为,刑法乃国家保护法益所使用的
    最后手段,如果被害人本身可以经由适当的手段来保护其法益而任意不用时,则刑法自无介入之余地。在诈骗罪中,对诈术已经产生具体怀疑的被害人,却仍然交付财物予行为人或为其它财产处分,可以认为被害人在此情况下并未陷入认识错误,其具有保护自己法益的可能性,因而对其不予刑法保护。因为在评价上,被害人的行为仅属于涉及风险的投机行为,欠缺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因此,并不该当诈骗罪中“陷于错误”这一犯罪构成要件。此后,先后有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持续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诈骗罪为主要演练平台的所谓“被害人信条学”理论。该理论的直接根据是刑法的
    最后手段性原则,而这一原则的上位原则是德国基本法中的辅助性原则。刑法的
    最后手段性原则是基本法辅助性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化,被害人信条学保证了
    最后手段性原则在刑法、尤其是犯罪构成要件解释中的具体化运用。据此,当被害人以一种可被期待的或者很容易的方式可以充分地自我保护来回避法益侵害时,刑法就没有必要给予保护。本文认为,被害人信条学在论据与结论上均难言妥当。其主要问题是:
    首先,刑法规范指引发生偏差。按照被害人信条学,禁止诈骗的刑法规范将变为阻止被害人投机的规范。可是,交易本就难免风险,在风险面前,被害人普遍存在投机心态,刑法凭什么要求被害人认识到风险就必须回避?如果这样,刑法就不是在制裁行为人,而是在限制被害人的交易自由。教授“属于涉及风险的投机行为,欠缺刑法保护的必要性”的推断似乎过于跳跃。“涉及风险的投机行为”为何就“欠缺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按照教授的观点,刑法在这里等于宣示了“只要认识到交易涉风险,就必须尽可能回避,否则后果自负”,这就发生了刑法规范在指引国民行为上的偏差。行骗人创出一个不被容许的风险后,一旦被害人认识到风险,刑法就对被害人提出了消解风险的责任要求,显然,这对被害人提出了过高的期待。但问题是,这样的要求和期待是从诈骗罪规范中导引不出来的。就常理而言,即便认识到交易风险,但核不核实、回不回避均是被害人交易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能说,被害人面对风险产生怀疑的,如果核实后未识破诈术,仍在半信半疑中与行为人作出交易的,刑法对该被害人就予完整保护;被害人在怀疑之下并未核实就与行为人作出交易的,刑法就对该被害人不予完整保护。简言之,禁止诈骗的规范不能变为限制被害人交易自由的规范。
    其次,刑罚功能被自我保护取代。有其他教授质疑,刑法补充性的基本内涵是,国家能够使用较轻微的方法以预防社会损害时,就无刑法适用余地。该原则是针对国家的行为而言,适用对象并不包括一般国民,不是说“国民可以自我保护时,刑法便没有适用的余地”。将刑罚权赋予国家独占,正是为了解除国民的自我保护任务。如果个人因为轻信他人就不能得到国家保护,那么,个人在公众生活中就必然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个人行为的自由也随之受到限制。⑾诈骗罪既然已被立法,那就意味着相应的诈骗行为被宣告为具有犯罪意义;被宣告具有犯罪意义就等于相当程度地免除了被害人的自我保护义务。对于使用诈术所创建出的风险,被害人没有义务承受。与其去探究被害人在个案中有没有自我保护可能性,不如去论证被害人在个案中应不应该有免于自我保护的权利。就诈骗罪中的被害人自陷风险而言,要追问的不是被害人是否因自陷风险遭受财产损失就不应该受到刑法保护,而是他有没有在认识到风险的情况下交易而不遭受财产损失的权利。如果否认被害人有这种权利,整个社会交往以及社会风险状态就不会朝着更安全、更进步的方向前进,而是慢慢萎缩,每个人都会把他人视为潜在的敌人。
    第三,以自我保护可能性作为可罚性基础。被害人信条学的立论是,被害人具有自我保护可能性却放弃自我保护,因此不值得刑法保护。问题是,被害人是否具有自我保护可能性,对于行为人而言是偶然的事情。例如,行为人面对谨慎的甲与轻率的乙,甲在对诈术产生怀疑后检验了行为人的说法,但仍未识破,在半信半疑情况下处分了财产,乙在对诈术产生怀疑后有办法验证但就是不去验证,也是在半信半疑情况下处分了财产,按照被害人信条学观点,甲仍然值得刑法保护,因此行为人成立诈骗既遂,对乙则只能成立诈骗未遂。但甲乙是怎样的人并不应该影响行为人相同行为的评价意义,如果有时候刑法回应有时候不回应,规范效力就将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更何况,按照被害人信条学的释义,甲乙处分财产时都是处于“怀疑”状态,即便甲已经检验过一次行为人的说法,但并未完全奏效,按照被害人信条学的原则,甲应该放弃交易才是,这便产生了另外一个尖锐的问题:甲到底要检验到何种程度才算尽到回避义务,才能得到刑法保护?换言之,何谓被害人信条学的“能够”自我保护?实际上,影响被害人能否自我保护的因素很多,如被害人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风险认知的程度、采取措施的可能性,等等。可见,能否自我保护完全是一种概率,并没有办法回答上述规范问题。
    全文
    13 2020-10-1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51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什么
一键咨询
  • 松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4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8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5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1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4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8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8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1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3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0****32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敦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6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敦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6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3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3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3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1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1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8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源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7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0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1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四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2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7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2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8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5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6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源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敦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源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四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0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源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四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8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4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6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四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2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8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林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源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0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4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8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4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源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4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敦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敦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6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四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3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3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52****877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6****498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22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自留是否一样?
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自留是不一样的。因为实际上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风险控制主要指的就是风险管理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还有就是方法,然后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减少或者是消灭风险事件的发生。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诬告陷害是自诉案件吗?
不是自诉案件而是属于公诉案件。通常是当事人被逮捕了之后有检察院对当事人发起公诉。我国规定的自述案件通常只有几类,比如涉嫌大污辱诽谤,或者是涉嫌到婚姻里面的一些过错行为,或者是虐待等等才算是自诉案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诬告陷害罪自诉案件吗?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诬告陷害罪自诉案件吗?的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分别是什么
风险转移指的是,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来承担风险的一种行为,而风险自留也就是当损失发生的时候,经济的主体将当时可以利用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都是属风险控制的一种方式。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41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的规定是什么?
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的规定是: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我国的风险自留就是风险的自我保有,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