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被怀疑是一起绑架案的主谋,交了保证金取保候审出来后,警方一直没有联系我,我不敢去太远的地方,想问问取保候审结束的条件是什么?

帮助5人 3.7w浏览 #刑事辩护 匿名 2020-11-21 山东济宁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济宁谈判法务
    济宁谈判法务
    56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权力。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而作出的变通规定。应当说,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
    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
    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
    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全文
    8 2020-11-2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61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取保候审出来了,取保候审结束的条件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76****32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1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5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5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1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6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2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1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5****78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4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7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2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4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8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4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2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0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6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5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7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6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3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3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3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5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7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3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4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2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0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3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7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2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6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8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7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1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宿迁134****461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1****692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637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取保候审什么时候结束取保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期限则限制在六个月内。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法定条件时,这些司法机构有权决定取保候审,以确保案件公正、有效地进行。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多久结束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每个具体案件的期限,则要根据案情的需要,或更短期限即可办结,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何时结束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取保候审何时结束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怎么结束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取保候审怎么结束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结束了吗
取保候审还没有结束。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