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在一家单位上班,一切都像平时一样风平浪静,前几天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到异常气愤的倒霉事,我被别人陷害为小偷,偷的东西还很重要,我想问一下北京律师,如果是诬告陷害罪怎样报案呐?

帮助10人 10w+浏览 匿名 2016-12-06 河北石家庄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姜磊律师
    姜磊律师
    你好!诬告陷害罪怎样报案其实很简单:你收集好相关的证据然后到你所在地的警局登记立案,这样你就算报案了。根据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些就是诬告陷害罪怎么报案的流程。
    全文
    8 2016-12-06
  • 林广军律师
    林广军律师
    下面是我对诬告陷害罪怎样报案问题的解答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我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捏造他人一般违法事实的也构成诬告陷害罪,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本法明文要求主观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  
    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  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  
    最后,由于本罪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故诬告自己犯罪的,不成立本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挟嫌报复、栽赃陷害、发泄私愤;有的是名利熏心、嫉贤妒能、邀功请赏:有的是居心叵测,排除异己,欲取而代之;有的是嫁祸他人,以洗刷自己、摆脱困境;等等。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甚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当然,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至于受到刑事追究,则是指公安、检察、法院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所告发的事实已立案查处。[编辑本段]二、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1、本罪与错告的界限本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把诬告与错告在性质上清楚地区别开来了。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面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片面而在控告、检举中发生差错。由此可见,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最基本的标志。  
    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二)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三)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三、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编辑本段]主要特征  本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分的行为.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如果行为人只要捏造了某种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并没有具体的告发对象,这种行为虽然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并未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也不构成本罪;  (4).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3.主体是一般客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动机,不影响定罪.  对诬告陷害罪的处罚:<刑法>第243条规定,犯罪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全文
    13 2016-12-0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596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被别人陷害为小偷,偷的东西还很重要,我想问一下北京律师,如果是诬告陷害罪怎样报案呐?
一键咨询
  • 154****41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6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2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7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7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6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5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3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4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5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5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2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8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8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3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5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8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2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2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8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5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8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6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4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2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6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0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8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4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3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8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0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7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2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1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3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4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2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1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5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34****252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433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4****462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我国诬告陷害自诉案件吗?
我国诬告陷害不是自诉案件的范围。在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关于刑事案件的分类中,此时是可以根据提起公诉的主体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的,即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自诉案件是需要受害人自己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故意伤害罪起诉得多久判决
[律师回复] 解析:
致诸位读者,当涉及到故意伤害类罪行之案件时,其审判期限往往深受诸多因素所影响,诸如案件之复杂程度及其性质,证据之充分性及完整性,以及法院工作流程之安排等等。通常状况之下,对于那些较为简单的案件,被告方与原告方之责任及赔偿能够明确界定,审判过程也相对较为顺畅,因此可能仅需数月便可完成判决。
然而,对于那些复杂且牵涉面较广的案件,由于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和取证,审判周期可能会更为漫长,有时甚至可能长达一年乃至更久。
若案件事实清晰明了,证据确凿充分,且符合适用简易程序之条件,法院通常会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理并作出判决。而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案件,则可适当延长至一个半月。
至于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法院通常会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宣判,最晚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存在法定特殊情形的案件,经过上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的审判期限。如遇特殊情况仍需延长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方可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公诉案件的审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1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故意伤害罪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处理故意伤害罪的取保候审申请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犯罪行为本身的情节较为轻微,可能仅需处以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等处罚方式;其次,可能面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风险,但通过实施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导致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再者,如罪犯身患严重疾病且生活无法自主,或者孕妇或正处于哺乳期的产妇,在执行取保候审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最后,若案件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而相关调查工作仍未完成,此时便有必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最终是否批准取保候审的请求,将由负责该案件的司法机构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定和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被诬陷偷盗怎么处理
遭遇不实入室盗窃指控,应迅速求助警方。警方将深入调查,以证清白。如因虚假指控涉及盗窃,请即联系警方,依据事实,相关部门将依法判断是否构成诽谤罪。 根据刑法,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警方将根据盗窃情节决定处罚,轻微者拘役五日至十日并罚款,严重者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罚款。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是两者侵犯的客体、犯罪对象、犯罪主体、在客观方面的表现等都不一样,像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多关于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的区别的问题,可以从下方文章中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3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诬告陷害罪判几年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