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如何判断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罪和非法占有罪

帮助5人 4.1w浏览 匿名 2021-03-06 广东湛江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  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  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全文
    9 2021-03-0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63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判断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罪和非法占有罪
一键咨询
  • 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6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3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4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珠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珠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珠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2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珠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8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肇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8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1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7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0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潮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3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4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2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1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7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2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茂名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7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深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1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6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珠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7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茂名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1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6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揭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0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2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8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佛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5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5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4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肇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8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1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茂名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清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4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6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2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6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6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4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深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8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2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韶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源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清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5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湛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中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6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4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7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7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深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汕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沭阳181****239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948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8****181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占罪是非法占有么
侵占罪指非法占有行为,动机为非法占据,目的为主观占有。行为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将他人委托保管的贵重物品、遗失或隐藏物转为己有。当这些物品价值达到一定数额,且行为人拒绝归还给原主人时,即构成侵占罪。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有非法侵占罪吗
在法律中,侵占罪无“非法”前缀。定罪需满足: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如托管、遗失、掩埋物;非法占有并拒绝归还;自然人满16周岁、具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直接故意并意图非法占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非法占有构成侵占罪吗
侵占他人财物可能构成侵占罪。按照我国现有法律,如个人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将代为管理的他人财物非法占有,并且在金额较大却不归还的情况下,会被判定为侵占罪,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可能面临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检察院怎么判断买卖诈骗罪非法占有财物
检察院认定涉及买卖的诈骗罪及非法占有财物,需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若行为人明知无力偿还而大量骗取资金,或获取资金后逃避、挥霍、用于违法活动,或采取手段隐匿财产、逃避债务,均可视为非法占有意图,从而认定为诈骗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59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检察院怎么判断买卖诈骗罪非法占有财物
检察院如何判定买卖诈骗罪与非法占有财物的界定在针对盗窃罪的评估过程当中,对行为者是否存在非法侵占的意图进行判断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在法学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这涉及到主体心理状态的考察与辨析,通常是在审案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