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紧急避险和胁从犯的区别

帮助5人 3.2w浏览 匿名 2021-03-15 西藏林芝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是直接威胁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险时,如果行为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则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紧急避险,而不应作为胁从犯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界限就在于行为人损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
    如果是因为受人胁迫,为了保护自己的某种利益,而对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且这种损害大于其所欲保护的利益时,则属于胁从犯。例如,某甲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伤害,在某乙的胁迫下,将某丙开枪打死,则显然超出了紧急避险的范畴,而构成胁从犯,因为一般而言,生命权是大于健康权的。然而,如果某乙威胁某甲如不开枪将某丙打死,则将某甲打死,某甲在这种情况下开枪将某丙打死,是否构成胁从犯呢?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某甲同样应当构成胁从犯。因为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界限就在于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即为了保护一个合法利益而损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于,也不 能等于所保护的利益,否则就构成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避险过当是因受人胁迫导致的,则行为人构成胁从犯。由于生命权的价值在刑法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如果某甲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损害某丙的生命,则当然构成胁从犯,但是可以考虑其受胁迫程度较大而对其免除处罚。
    全文
    6 2021-03-1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0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紧急避险和胁从犯的区别
一键咨询
  • 173****57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6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7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6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3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6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3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1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林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5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4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3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4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0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6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2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4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1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7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2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2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5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3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5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7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6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6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喀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2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7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0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2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0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7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4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1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3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5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6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5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林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0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5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4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1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山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那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拉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3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1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宿迁156****616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1****168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4****854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有什么区别?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抢劫案件中的故意伤害罪有什么区别
[律师回复] 解析:
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其中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以及主观方面皆各有不同之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故意伤害罪的刑罚起点相对比抢劫罪来说更加温和。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剖析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各自的构成要素及区别。
首先来看抢劫罪:
1.抢劫罪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是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层面上,抢劫罪表现为行为人针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是守护者使用暴力手段、威逼恐吓或采取其他可能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式,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从主体角度看,抢劫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年满14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4.在主观方面,抢劫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明确的直接故意,同时还需怀揣着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若无此种故意内容,则不能构成抢劫罪。再来看故意伤害罪:
1.故意伤害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维护其肢体、器官及其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2.客观方面,故意伤害罪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3.从主体角度看,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符合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故意伤害罪;
4.在主观方面,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明确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后果,却仍然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胁从犯与紧急避险区别是什么
胁从犯和紧急避险的区别在于,两者在认定标准上有差别,虽然都是受人胁迫,可是,若损害的利益大于当事人要保护的利益,应该认定成协从犯,反之应该认定成紧急避险,《刑法》规定,如果被认定成紧急避险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合肥危险驾驶罪瑶海区的处理情况如何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犯危险驾驶罪的案件中,被告人需要承受的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在监狱中度过至少一个月而至多半年的刑期,且不得超过一年的总和。
此外,危险驾驶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存在追逐竞驶行为,情节恶劣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者;从事校车业务或旅客运输工作,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者;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危险驾驶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只要年满十六周岁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该罪名的实施者。
然而,在实际案例中,此类犯罪的主要实施者通常是机动车驾驶员。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54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受强制的紧急避险胁从犯会被判刑吗
受强制的紧急避险胁从犯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被判刑的,事实上,《刑法》第21条明确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构成紧急避险,在紧急避险的过程中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被胁迫犯罪是紧急避险吗?
如果是行为人被胁迫犯罪的,直接威胁到被胁迫的行为人的人身财产权益的,并且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小于被胁迫的行为人被威胁的法益的,此时是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的。被胁迫犯罪是否是紧急避险,是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敲诈勒索罪能以暴力威胁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敲诈勒索,包括对公共财物或私人财产进行敲诈勒索。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涉案金额达到较大标准或者存在多次敲诈勒索情形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罚金;倘若涉案金额极为庞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那么刑期将会延长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要面临着罚金的惩罚;若情节极其恶劣且造成重大损失的,则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敲诈勒索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和要挟的方式,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在实施威胁和要挟时,可以采取暴力行为,这意味着,敲诈勒索罪并不排除当场使用暴力的可能性。敲诈勒索通常是通过威胁的手段来实现的,例如以人身伤害、破坏财物、损害声誉等方式进行要挟,使得受害者因恐惧而当场或者在事后交付财物。一旦行为人采用了威胁或要挟的手段,非法获取了他人的财物,便构成了敲诈勒索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1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4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具备哪些条件
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条件1、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正在发生的危险。3)紧急避险,不能使用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他人生命权利采取避险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盗窃罪从犯缓刑几年判刑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那些因犯盗窃罪而受到缓刑判决的人士来说,缓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刑事制裁方式。在缓刑期间内,只要被判缓刑者不再从事任何新的犯罪行为,便无需再接受进一步的司法审判及判刑。按照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员,若其同时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的条件,则可被宣判缓刑:
(1)犯罪情节相对轻微;
(2)有明显的悔过之意;
(3)没有再次犯罪的潜在风险;
(4)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窃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若盗窃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同样也可能被处以罚金;而当盗窃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可能会被处以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