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交通肇事逃逸能构成不作为犯罪吗

帮助5人 4.9w浏览 匿名 2021-03-24 山东滨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的故意罪这在刑法理论界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包括交通肇事在内的犯罪行为,不能成为犯罪中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因为行为人犯罪后只有义务承担刑事责任,而没有义务防止结果发生。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行行为。笔者认为,对于犯罪行为能否成为先行行为应当区别对待。
    首先,在故意犯罪中,由于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正是行为人所追求的或者是行为人为追求其他结果所放任的,要求行为人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其犯罪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实际上就是要求行为人停止实施他渴望实施的某种行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不可期待的。因此,故意犯罪行为不能作为引起行为人实施某种特定的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
    其次,在过失犯罪中,因为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是自以为能够避免而未能避免,或应当预见而未能预见的,他并非追求或放任其行为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从逻辑上说,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结果若不是追求其发生,又不是放任其发生,就应避免或防止其发生。若已发生就应积极地去避免或制止可能发生的更进一步、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并应尽力去消除已造成的危害。因此,交通肇事这种过失犯罪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引起特定法律义务的先行行为的。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犯罪是故意犯罪,所以在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能否构成的犯罪中,对逃逸人主观心理的把握是认定逃逸构成犯罪的关键。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的认定要通过全面分析受伤者负伤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以及逃逸人对其先前的肇事行为造成的损害是否明知来把握。若肇事者明知受害者流血过多,不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就不能得救的情况下,行为人逃逸不管的行为就可以认定逃逸人在主观上具有的故意;从受害者所处的环境看,其受伤的程度虽不致于死亡,但若受害者被置于人迹很少的山路或者是在深夜,行人极少,等待较长时间也不会受到救助,亦或在寒冷的季节因流血过多而有冻死的危险,或者行为人为湮灭罪证,将受害者撞伤后将其挪离现场弃置他处,使其得不到他人的及时发现并救助,行为人的这种弃置不管行为或将受害者移至他处的行为,本身就包含着对受害者生命权益威胁的现实危险性,当然可以认定逃逸人具有的故意,应以故意罪论处。至于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出于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则要依具体情形而定。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是出于一种放任、听之任之的态度即间接故意的心理。倘若受害者负伤程度并非致命,肇事现场乃行人往来频繁的场所、时间尚早、医院就在附近,受害者极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及时救助,或者行为人将受害者撞成重伤濒临死亡,即使及时抢救(事后法医诊断证明)亦无法避免其死亡,行为人畏罪潜逃而受害者即刻死亡的,即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即使有间接故意的心理,其逃逸不管的也不宜论之以故意罪的实行行为,即不能成立故意罪,而应仅构成交通肇事罪一罪。至于其逃逸行为,则只是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驾驶行为的连续化。在此,行为人对先前肇事后果不知,即使被害人死亡,但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故意,也不能成立的故意罪。综上所述,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若逃逸人主观上具有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时,逃逸人就有构成的故意罪的可能。
    全文
    7 2021-03-2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3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逃逸能构成不作为犯罪吗
一键咨询
  • 临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1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3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6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8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0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5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4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0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0****87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3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2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5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5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6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7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4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0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2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7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5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1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3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8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1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7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4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7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4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1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4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1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5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6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0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5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1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6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4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8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2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4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8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5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4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5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8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34****522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77****517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5****894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哪些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构成情况: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不构成的情况: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有何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主体,即犯罪嫌疑人,无论是普通个体还是团体组织,皆可能触犯此项罪名。
在本罪中,主观恶意尤为重要,犯罪嫌疑人须出于故意,且其目的必须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在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对于犯下合同诈骗罪的罪犯,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责任;
若涉及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合同诈骗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等。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6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抢夺罪中的胁从犯认定有几种
[律师回复] 解析:
胁从犯的根本特性在于其参与共同犯罪的行为并非出于自身意愿,换言之,他们原本并未存在任何故意犯罪意图。
他们之所以参与到犯罪行为中来,主要是受到他人精神上的强制作用,例如恐吓、揭露个人隐秘信息等压力之下,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
然而,以下几种情境并不适宜将其归类为胁从犯:
首先,当行为人的身体遭受外部力量的完全控制,导致其丧失意志自由时,其所实施的行为无法反映出其真实的主观意志,因此不具备罪过,也无法构成犯罪,自然也就谈不上胁从犯的问题;
其次,对于那些最初是被迫加入犯罪活动,但随后却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来说,同样不适宜将其划分为胁从犯;
最后,那些因受欺骗而参与共同犯罪的人,也不应被视为胁从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行为人肇事逃逸构成什么罪?
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还是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来判断,如果行为人仅仅时害怕被追究法律责任,所以对于自己先前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没有施救,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如果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的,构成肇事逃逸,依法要从重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贩毒不牟利是否构成贩卖毒品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客观的行为已实际涉及到毒品的贩卖;
而从主观层面来看,行为人明确知晓所售物品为毒品,且其故意为之。
至于是否有谋取利润的意图,这并不影响对贩卖毒品罪名的确立。
毒品犯罪,即违反国家及国际相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理应受到刑法严厉制裁的犯罪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毒品涵盖范围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体产生成瘾性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599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拐卖儿童罪主犯认定有何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1、关于拐骗儿童罪的量刑标准,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该犯罪行为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若犯罪者曾多次进行儿童拐骗活动,存在对被拐骗儿童进行奴役、虐待等情节严重情况,或者对被拐骗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使其父母或监护人忧虑成疾或引发其他严重后果,则应依法从严惩处;
3、如果拐骗儿童的目的是作为人质,以此向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勒索财物,那么这就构成了绑架罪。
此外,拐骗儿童的行为本身导致儿童受到伤害的,属于想象竞合犯。
例如,以抚养为目的偷盗婴幼儿或者拐骗儿童,然后再将他们出售的,应当按照拐卖儿童罪论处(此乃司法解释所明确规定)。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实际上实施了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侵犯了两种不同的法益,因此,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主张,应当将拐骗儿童后产生出卖或勒赎目的,进而出卖儿童或者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实力支配以勒索钱财的行为,分别认定为拐卖儿童罪或绑架罪,并与拐骗儿童罪实行并罚。
值得注意的是,拐骗儿童罪的保护法益并非监护权,而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身体安全,因此,监护人也可能会成为本罪的共犯。
至于“拐骗”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欺骗、引诱以及将儿童偷偷带走、强行夺取等方式,这些都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89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知道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事人还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老板构成职务侵占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判定老板是否涉及职务侵占案件,需依据案情细节做出公正合理的裁量。
职务侵占犯罪,乃是指公司、企业抑或其他具备一定组织架构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借助其所拥有的职务上的有利条件,非法据为己属本单位财物,且数额较大者得以惩罚的法律规定。
本罪名的实施主体为特殊性质的主体,即:
包含了三类身份特殊的自然人:
即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但这些董事、监事必须排除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决策者,享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可以成为本罪的实施主体。
此外,上述提及的公司员工,则是指除了公司董事、监事以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及其他普通员工和产业工人。
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同样要求不得具有国家公职人员身分,应有明确的职责,或是因其执行一定的工作任务,能够凭借职务便利或工作关联,侵吞公司财产,从而构成本罪的实施主体。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87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