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逃逸致人死亡怎样量刑

帮助5人 4.1w浏览 匿名 2021-03-29 江苏无锡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如何定罪的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新增加的
    第三个罪刑阶段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理论界与实践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
    第二,“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
    第三,是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是否要以逃逸行为之前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前提,
    第四,是“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的情况。下面笔者将对以上问题作出详细论述。
    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
    关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认为属于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罪后表现,其行为与罪过均与前两个罪刑阶段相同,只是情节不同,因而规定了更重的法定刑,属于情节加重犯;

    二,认为是行为人违章肇事后,为逃避罪责,急于逃窜,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三,认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行为人违章肇事后,为逃避罪责,急于逃窜,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二、行为人肇事后,遵守了
    第一次违反的注意义务,但疏忽了其他的注意义务,而这一疏忽造成了
    第二次肇事,致使前次肇事受害者之外的其他人死亡。

    四,“因逃逸致人死亡”因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二次交通肇事: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
    笔者认为,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应当
    首先从立法意图和立法技术层面来考虑。
    首先,刑法增设的这一条款反映了当时的司法实践同犯罪作的实际需要。从司法实践有关交通肇事罪的调查结果显示来看,几近50%的肇事司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罪责而逃逸,使被害人因此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进一步扩大,也给公安交警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腐化了社会善良的风俗,而且直接造成了不必要的更大的损失,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此类状况的发生,立法者认为有必要对于逃逸的行为人予以加重处罚,并基于此,在交通肇事罪中增设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第三个罪刑阶段。所以从立法者的本意来看,逃逸致人死亡应该是指那些肇事者因为害怕承担罪责,而驾车逃窜,以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情形。
    其次,从立法技术上看,交通肇事罪共分为三个罪刑阶段

    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三个罪刑阶段分别以以分号相隔,法定刑的立法模式也是衔接型中的由轻到重的递进方式。可见立法者认为这三个罪刑阶段的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由轻到重。 
    同时这三个罪刑阶段中两次出现“逃逸”,其中,第二个罪刑阶段要求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司法解释中将其进一步明确为逃逸之前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侧重点在于强调肇事后逃逸这一行为,以之作为加重法定刑的情节。而第三罪刑阶段中的逃逸并未要求“交通肇事后”,司法解释也只将其具体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也没有明确这里的“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要求其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
    对此,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这有可能是基于立法力求文字简洁的考虑,而默认了此中的逃逸要求有交通肇事罪为前提,也可以认为立法者认为此处是否要求前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不重要,因为此处的侧重点在于逃逸这一行为导致的被害人死亡这样一种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严重的后果,才有必要将对逃逸这样行为的处罚法定刑提到更高的档次。
    全文
    12 2021-03-2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9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逃逸致人死亡怎样量刑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3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7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1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5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2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3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8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6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1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3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1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4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5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3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0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7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5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4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0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0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8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8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4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1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5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6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1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0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0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6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3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3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4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2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0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2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8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3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6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4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5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4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6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6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7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1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泰州178****866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1****629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8****372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多少年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在发生之后,建议事故的涉案人员暂时不要选择逃逸,因为自己可能并非该事故的责任主体。并且即使是在最后经过检察院的处理,确定其应该承担责任,也会被其逃逸之后受到的处罚要轻。下面就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多少年的相关内容做详细介绍。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购房合同跟实际交易金额不一致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合同所规定的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符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区分并仔细分析以下几种具体情况以便妥善处理:
首先,若合同中的签订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相符合,可能源于合同某一方未能完全遵循合同条款中所指定的支付方式。
如若实际支付金额小于签订金额,此种情况往往表明存在违约行为;
反之,倘若实际支付金额大于签订金额,则超出部分应被视为另一方的不当收益,理应予以退还。
其次,合同签订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合同双方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而做出的调整。
换言之,在合同执行期间,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双方进行充分沟通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对合同签订金额进行相应调整。
在此种情况下,尽管金额并不相符,但实际上却是合同双方共同决定的调整结果,因此并不构成违约行为,亦不会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
最后,合同签订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一致还可能源于合同一方依据合同约定或政府定价自主调整支付金额的结果。
若在合同条款中已明确赋予合同一方在市场价格变动等特定情形下,有权依照预先设定的方式调整支付金额,那么这种情况便属于合法的调整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三条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快速解决“房产纠纷”问题
当前691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银行违规放贷导致贷款还不上,担保人需要承担责任吗
[律师回复] 解析:
若因放贷行为违法而致使贷款合同宣告无效,作为担保人无需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即第153条明确指出,凡是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属于强制性的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均将视为无效。
然而,若该强制性规定本身并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性除外;
违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
此外,第682条更具体地阐述了保证合同在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从属地位。
若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则保证合同也同样无效,但法律另有特别规定者除外。
当保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之后,如果债务人、保证人以及债权人等各方主体皆有过失,那么应当依据他们自身的过失分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六百八十二条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北京新房上保险质量缺陷可索赔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商品房存在的质量问题,其对应的赔偿责任将依据合同中拟定的具体金额来实施。
然而,若双方在合同中所作规定不够全面或表述不清,那么针对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就需要通过详细评估实际损害程度来确定相应的违约金补偿数额。
值得注意的是,所支付的赔偿金不得超出实际损失的30%。
如若出现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住房者的日常生活与居住体验,则购房者有权直接请求解除房屋买卖合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因开发商问题导致的房屋纠纷如何解决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房地产方面的纠纷问题上,处理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首先,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因逾期交付房屋而产生的纠纷,首要步骤是对购买的房屋合同条款进行详细审查和剖析,如果在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已经明确约定了延迟交付房屋的违约责任及其相应的赔偿金额,那么购房者就有权按照该合同所约定的金额,向房地产开发商提出具体的索赔请求,以应对延期交付房屋带来的损失。
其次,当由于各方当事人主观原因或客观因素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法顺利签订时,应当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定金处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妥善处理;
而如若因为不可归咎于当事人双方的外部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成功签订的话,则卖方应无条件地将定金退还给买方。
最后,针对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在审批建筑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而影响到其他住户的通风、采光权益,甚至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等纠纷问题,当事人既可以选择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商品房按期交付给买受人。
未能按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因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原因,需延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告知买受人。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其定义是指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想要逃避法律追究而选择了逃之夭夭的行为。一般来说事故当事人在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时而决定离开现场、报案之后没有在事故地点等待警察到来处理、抛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后又回来等情形,都是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高层住宅逃生通道要求有规定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安全出口的高度要求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消防应急照明设备需安装于离地2米至2.5米的范围内;
其次,应急指示标志的安装应位于离地300毫米至500毫米的高度;
最后,对于18层及其以下楼层,当每层居住者数量未超过8户,总建筑面积介于650平方米至750平方米之间并且拥有一部防烟楼梯以及消防电梯的塔楼型住宅,其安全出口的高度应保持在相应标准之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98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肇事逃逸致死亡怎么判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的规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什么叫因逃逸致人死亡?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对受害人未履行救治的义务,选择了逃逸导致受害人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而死亡。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造成严重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什么叫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下面将为您答疑解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52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酒后驾车致人死亡逃逸应怎么量刑?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保险单与投保单内容不一致以哪个为准
[律师回复] 解析:
若保险单与投保单所载内容出现不符,应对此进行审核,判断何者为最终决定因素,应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以投保单为准。
在大多数情形下,若投保单与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的内容存在差异,应优先考虑投保单的内容。
其次,以保险单为准。
然而,若此类差异已由保险人明确指出,且经投保人同意,则应以投保人签署接收的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中所载明的内容为准。
上述原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相关规定制定的。
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保障投保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保险合同的公平、公正以及透明度。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的保险法律专家的意见,以确保您的权益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则认定:
(一)投保单与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但不一致的情形系经保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的,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载明的内容为准;
(二)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三)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
(四)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
快速解决“金融保险”问题
当前59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