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帮助5人 3.1w浏览 匿名 2021-03-31 山东泰安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新增加的
    第三个罪刑阶段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理论界与实践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
    第二,“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
    第三,是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是否要以逃逸行为之前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前提,
    第四,是“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的情况。下面笔者将对以上问题作出详细论述。
    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
    关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认为属于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罪后表现,其行为与罪过均与前两个罪刑阶段相同,只是情节不同,因而规定了更重的法定刑,属于情节加重犯;

    二,认为是行为人违章肇事后,为逃避罪责,急于逃窜,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三,认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行为人违章肇事后,为逃避罪责,急于逃窜,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二、行为人肇事后,遵守了
    第一次违反的注意义务,但疏忽了其他的注意义务,而这一疏忽造成了
    第二次肇事,致使前次肇事受害者之外的其他人死亡。

    四,“因逃逸致人死亡”因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二次交通肇事: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
    笔者认为,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应当
    首先从立法意图和立法技术层面来考虑。
    首先,刑法增设的这一条款反映了当时的司法实践同犯罪作的实际需要。从司法实践有关交通肇事罪的调查结果显示来看,几近50%的肇事司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罪责而逃逸,使被害人因此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进一步扩大,也给公安交警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腐化了社会善良的风俗,而且直接造成了不必要的更大的损失,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此类状况的发生,立法者认为有必要对于逃逸的行为人予以加重处罚,并基于此,在交通肇事罪中增设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第三个罪刑阶段。所以从立法者的本意来看,逃逸致人死亡应该是指那些肇事者因为害怕承担罪责,而驾车逃窜,以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情形。
    其次,从立法技术上看,交通肇事罪共分为三个罪刑阶段

    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三个罪刑阶段分别以以分号相隔,法定刑的立法模式也是衔接型中的由轻到重的递进方式。可见立法者认为这三个罪刑阶段的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由轻到重。 
    同时这三个罪刑阶段中两次出现“逃逸”,其中,第二个罪刑阶段要求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司法解释中将其进一步明确为逃逸之前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侧重点在于强调肇事后逃逸这一行为,以之作为加重法定刑的情节。而第三罪刑阶段中的逃逸并未要求“交通肇事后”,司法解释也只将其具体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也没有明确这里的“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要求其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
    对此,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这有可能是基于立法力求文字简洁的考虑,而默认了此中的逃逸要求有交通肇事罪为前提,也可以认为立法者认为此处是否要求前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不重要,因为此处的侧重点在于逃逸这一行为导致的被害人死亡这样一种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严重的后果,才有必要将对逃逸这样行为的处罚法定刑提到更高的档次。
    全文
    8 2021-03-3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9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一键咨询
  • 168****6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7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2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8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8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2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7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6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2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5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2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4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4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3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0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0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1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2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6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8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5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5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8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8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1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0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3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5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6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8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3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2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7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4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8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7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0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3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0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0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5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1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5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苏州177****711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2****315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171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其定义是指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想要逃避法律追究而选择了逃之夭夭的行为。一般来说事故当事人在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时而决定离开现场、报案之后没有在事故地点等待警察到来处理、抛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后又回来等情形,都是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因逃逸致人死亡怎样认定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因逃逸致人死亡怎样认定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88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2、必须符合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你好,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踢成滑膜炎,家长不承认,怎么办
[律师回复]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同学踢成滑膜炎,而对方家长不承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

一、收集证据
1. 学校方面的证据收集
   寻找证人: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同学、老师是否目睹了事件的发生过程。如果有,尽量请他们提供书面的证人证言,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详细情况。
   查看监控录像:学校一般会在教室、走廊、操场等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及时联系学校相关部门,如保卫处或教务处,请求查看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如果监控录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孩子被踢的过程,这将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2. 医疗方面的证据收集
   病历和诊断证明: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保存好所有的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如X光、CT、MRI等影像资料)以及医生的医嘱。这些医疗文件能够证明孩子受伤的情况,包括受伤部位、受伤程度以及与被踢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医疗费用票据:收集孩子治疗滑膜炎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票据,如挂号费、检查费、药费、治疗费等,用于后续要求赔偿时计算损失金额。

二、与对方家长及学校沟通
1. 与对方家长沟通:
   在收集了一定的证据后,尝试再次与对方家长沟通。心平气和地向对方展示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如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医疗诊断等,让对方了解事情的严重性。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希望双方能够合理解决问题,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赔偿医疗费用、护理费等相关损失。
2. 与学校沟通:
   同时,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告知学校希望他们能够协助处理此事,如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组织双方家长进行协商等。学校可以在中间起到调解的作用,促使对方家长认识到责任并积极解决问题。

三、如果沟通无果,采取法律途径
1. 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诉:
   如果对方家长和学校在处理过程中消极对待,或者无法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向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局)投诉。在投诉时,详细说明事情的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自己的诉求,请求教育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并督促对方家长和学校妥善处理。
2. 寻求法律帮助,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通过上述途径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咨询律师并提起民事诉讼。将对方家长和学校(如果学校存在管理失职等情况)列为被告,向法院提交收集到的所有证据,要求对方赔偿孩子的医疗费用、护理费、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公正的审理和判决。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