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谣言诽谤非法发短信涉嫌什么罪

帮助5人 4w浏览 匿名 2022-07-03 安徽合肥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1、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2、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3、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4、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全文
    13 2022-07-0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39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谣言诽谤非法发短信涉嫌什么罪
一键咨询
  •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3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6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5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0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7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2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3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3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1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8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2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1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1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7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1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2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4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1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5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6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7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1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8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0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2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1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4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1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2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1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0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5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7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0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5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5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1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3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1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6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5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6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宿迁156****341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995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276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罪中如何界定谣言
诽谤行为合法性的判定主要依据在于言论内容是否属实、是否出于恶意以及是否对他人名誉造成实质损害。若言论有事实依据、非恶意且未造成名誉损害,则属合法;反之,若虚构事实、恶意中伤或损害名誉,则构成诽谤。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怎么界定是否谣言诽谤罪
如何准确判定是否构成谣言诽谤罪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同侮辱罪一致,皆为他人之人格尊严及名誉权。而犯罪所指向的直接客体则为特定的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行为的客观面展现出行为人实施了编造、传播某种虚假事实的行为,该行为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且情节严重。具体而言,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具备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也就是说,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完全是虚构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传播谣言与诽谤罪有区别吗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违法行为,另一个是法律上规定的罪名。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需要受害者自己去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会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可以对诽谤者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诽谤罪和谣言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和造谣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诽谤就是造谣,因为诽谤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捏造一些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而且捏造的这些事实已经足以损害他人名誉。在司法实践中,相关信息还没有确认清楚的情况下也不能随意散播,构成诽谤罪的,受害人可提起自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41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转发多少次谣言构成诽谤罪
如果个人信息被转发超过五百次,可能构成诽谤罪。我国法律规定,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足以贬损他人人格、侵犯名誉权。因此,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一旦被恶意传播,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触犯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泄露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对恶意传播他人信息的行为,要敢于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