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约定仲裁是否还可以选择诉讼

帮助5人 3.2w浏览 匿名 2022-09-19 福建龙岩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⒈如果合同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那么就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⒉但如果法院不知道有仲裁协议存在,受理了该纠纷,而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又没有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
    根据《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全文
    14 2022-09-1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82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约定仲裁是否还可以选择诉讼
一键咨询
  • 156****46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7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0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7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6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8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3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8****04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7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3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8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3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5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4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0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3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1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0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2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6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2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1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4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5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3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2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6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6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1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7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1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1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2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6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8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5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5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4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5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3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8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1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2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5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6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沭阳135****131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77****414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6****637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技术合同里选择仲裁还是诉讼?
技术合同里选择仲裁还是诉讼,可以根据实际而定,当事人可以首先协商处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申请仲裁,最后可以申请诉讼处理,也可以提交相关材料到法院提出诉讼,具体情况由法院判决。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怎么选择好的仲裁机构?
1、选择仲裁成本低的仲裁机构。2、选择大城市的仲裁机构。3、选择就近的仲裁机构。最好选择应本着就近、节约成本和就发达城市选择的原则。因为选好仲裁机构,对纠纷的有效解决极为重要,对当事人百利无一害。因此,在签订仲裁协议的时候,双方应平等协商,选定有利于各方利益平衡的仲裁机构,不可擅自决定。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合同中可否选择诉讼和仲裁一起吗?
合同中是不可以选择诉讼和仲裁一起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劳动仲裁管辖地如何选择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44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一般涉外仲裁庭如何选择?
选择在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一般都会力争将争议提交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这样做除了便于仲裁和对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可以信任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当事人对本国的仲裁机构比较熟悉。
10w+浏览
涉外专长
诉讼期间如何取保候审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关流程如下所述:
1.取保候审的启动。在此过程中首要步骤是进行取保候审的申请。被依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有权向相关部门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而言,他们聘请的律师也同样拥有这项权利。在这一环节上,针对取保候审的申请,应采取书面形式进行申请。
2.取保候审的批准。自收到取保候审申请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有义务在七日内对该申请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若申请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则应拒绝批准取保候审。在拒绝批准取保候审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必须告知申请人,同时详细解释拒绝的原因。
3.取保候审的执行。在取保候审的执行阶段,公安机关将作为主要执行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公安机关需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其签字或盖章,以确保其知晓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