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新的交通法已经颁布,我想问一下在新的交通法中,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帮助10人 1.4k浏览 匿名 2017-10-14 青海果洛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关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你可以参考以下法律条文:
    (一)行为人将人撞伤以后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根据行为人不同的罪过形式予以定罪处罚。
    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主、客观条件的,均应按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2、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而应根据第二款,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来定罪量刑。
    3、行为人因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当时的情形下行为人明知其逃逸后被害人受伤严重有死亡的可能,却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案件,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定故意杀人罪或以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二罪并罚。
    4、行为人肇事致人重伤后为逃避罪责,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致被害人死亡的,对此行为应以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
    (二)在处理二次肇事案件时,由于行为人对第二次肇事结果有故意和过失的不同心理,我们应分别考虑。
    1、“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同种数罪的情况。比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或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害怕巨额的赔偿费用,以至于匆忙逃跑,至此行为人已触犯了一个完整的交通肇事罪。此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违反交通法规,又致他人死亡,重新又构成一起完整的交通肇事罪。由于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均是过失犯罪,客观方面均是肇事行为,先后两次肇事侵犯的客体相同。刑法理论上将这种情况称为同种数罪,按照数罪理论和司法实践同种数罪不宜并罚,应在该罪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夺路逃跑,不顾他人安全撞轧他人致死的。如果行为人先前的肇事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则应对其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并罚。如果行为人先前的肇事行为只是一般的交通肇事,则只对行为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驾车逃跑,在逃逸过程中对撞轧多人致一人或数人死亡。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放任另一种肇事结果的发生,对于这种间接故意的二次肇事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按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罚。之所以这样认定,最明显的一个理由就是行为人在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用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4、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重伤。此时,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性而驾车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此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肇事又致第二次肇事的被害人死亡。对这种案件,笔者认为,行为人第一次肇事造成重伤等危害结果,已成立交通肇事罪。后又因逃逸致被害人死亡,这种阶段上行为又成立故意杀人罪。此时应对行为人进行二罪并罚。因行为人对二次肇事有间接故意和过失之分,我们应分别处理。第
    一、如果行为人的第二次肇事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应将前二罪的并罚结果与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再进行并罚。第
    二、如果行为人的二次肇事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或交通肇事罪的,仍应依据数罪并罚的理论进行并罚。
    全文
    14 2017-10-14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关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一般来说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责任人主观过错的程度不同,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也就不同。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责任人首先要承担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根据过错大小可以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机动车一般都有第三者责任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在赔付问题上,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不足的部分由有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支付;机动车驾驶员无支付能力的,由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来支付(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该基金支付办法)。但如果是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人要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但交通肇事逃逸的,则要承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事责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承担七年以上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更重要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逃逸,将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也就是说,可能机动车驾驶员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就可能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明确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处以吊销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领取。
    全文
    7 2017-10-1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44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一键咨询
  • 177****07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4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4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5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7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6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0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海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3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6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4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5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6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8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3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3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0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8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2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8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2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6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3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3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0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5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1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8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0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1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6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0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2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6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6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0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0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0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7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1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1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1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52****65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233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1****901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肇事逃逸致死亡怎么判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的规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夫妻一方事故死亡赔偿款怎么分配
[律师回复] 当夫妻一方因事故不幸离世时,所获得的赔偿款并不能一概而论地都当作遗产来进行分配。
死亡赔偿金与普通遗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并不属于遗产的范畴。在对这笔赔偿款进行分配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要考量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像直系亲属相较于远亲,在分配中可能会更占优势;还有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长期与死者共同生活、相互依赖的人,理应在分配中得到更多考虑;经济依赖程度也是重要因素,那些在经济上较为依赖死者的人,应分得相对较多的份额。
被扶养人生活费是专门为被扶养人设立的,必须归属于被扶养人本人。而丧葬费用则主要用于处理丧葬事宜的各项支出。
倘若赔偿款有剩余部分,通常由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共同协商进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原则上要特别照顾未成年子女以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近亲属,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还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由法院依据上述各项原则进行公正的裁决。
总之,在分配夫妻一方因事故死亡获得的赔偿款时,务必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则,确保每一位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妥善的保障。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93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致死亡怎么判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肇事逃逸致死亡怎么判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肇事逃逸致死亡如何判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肇事逃逸致死亡如何判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酒驾致人死亡并肇事逃逸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致人死亡,根据伤亡情况量刑,最高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饮酒驾车致人死亡并逃逸,吊销驾照,终身禁止重新申领,并需支付赔偿金等费用。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96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将被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对于是否所有因逃逸导致的死亡情况都适用于此规定,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并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若是对寻衅滋事一定要拘留吗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