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有个小学同学,前两天在学校时候被一群人围住了,他当时出于自我保护,还手反击,不小心把对面一个人打了轻微脑震荡,那个人家里报警说我同学防卫过当,我就想问下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啥啊?

帮助10人 2.3k浏览 匿名 2017-10-17 福建福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正当防卫明显超出防卫适当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结果,就进入了防卫过当的评价领域。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要追究过当防卫人的刑事责任,必须确定过当防卫人的罪过形式,即防卫行为人对过当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对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这个问题,不论在刑法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长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由此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案情相同,定罪却不同;有的案情不同却定罪相同,这严重影响了刑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关于对防卫过当行为性质的理解
    我们认为,之所以要追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是因为防卫人对正当防卫中超出防卫适当必要限度的那部分结果已成为了一种新的犯罪,即防卫过当在客观上有危害性,主观上有罪过性,总体上说是一种非法侵害行为。因此,要对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应
    首先对防卫过当这一行为本身的性质作一全面了解。
    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三者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从条款内容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时,就转化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防卫过当行为。同时它也表明,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行为,而防卫过当则是明显突破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并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对这种防卫过当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就表明防卫过当是一种犯罪行为,它相当于正当防卫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防卫过当行为:
    首先,必须是在正当防卫意图支配下实施了防卫行为,这是构成防卫过当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存在正当防卫意图支配下实施的防卫行为,自然也就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
    其次,正当防卫必须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如果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或者虽然超过了必要限度,但不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则也属于正当防卫,而非防卫过当。再次,正当防卫必须因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是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损害的根本原因,两者之间应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正当防卫中,如果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的损害,或者虽然造成了其损害但不是重大损害,或者是虽有重大损害但不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所致,则都不能构成防卫过当。要成立防卫过当,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的前提下实施的,只是因为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才使防卫由正当过当,由合法变为非法。
    要正确认识防卫过当这一行为的性质,必须要明确防卫过当以正当防卫为前提。在我国,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权利,是一种合法、合理、合情的行为。正是因为正当防卫合法、合理、合情的内在本质,法律才加以鼓励和支持。同时法律将正当防卫分为防卫适当和防卫过当,还表明法律即主张保护防卫人依法享有和合法权益,也主张保护不法侵害人依法应有的合法权益,要求防卫人把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使在受到不法侵害的紧急情况下,也要求防卫人应注意和约束自己的防卫程度。“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有时不可挽回,而有效阻止侵害的发生为人类必须,法律因而允许个人的防卫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防卫权以及对防卫权的限制因而产生。”我国刑法明文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一立法意图在于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民从国家各人民利益出发,解除思想顾虑,敢于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而刑法规定对于正当防卫的过当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又是对正当防卫的补充,因而,对于防卫过当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在防卫过程中由于防卫人的过错导致其行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二、 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不同观点
    关于防卫过当罪过形式,大多数国家都未在刑法中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有少数国家对此作了规定,规定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我国刑法对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也未作出规定,也未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再加上人们对刑法理论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在理论界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过当罪过形式这一问题存在着诸多的争议。概括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故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都不能成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其理由是:“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它是在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目的的合法性和防卫行为有益于社会性不可能与犯罪故意的罪过共存于防卫人的主观心理中,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可能是过失。同时由于防卫人对制止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结果已预见其合法性,而没有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非法性。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由疏忽的过失而构成。
    2、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是故意。这种观点指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排除了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由于情况紧急,“必要限度的超过只能是行为人的过失,即行为人在正当防卫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出现超过必要限度。”
    3、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观点指出,防卫过当时,防卫人虽然是故意实施防卫行为,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故意实施防卫行为,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故意实施防卫行为。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发生超出必要限度的危害结果而希望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具有了防卫过当中的故意罪过。那些断然否定防卫过当也有故意情况的说法,忽略了防卫过当的复杂性,是不正确的。
    4、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但不能是直接故意。该观点目前已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该观点认为,如果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括直接故意,那就意味着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之初,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而积极地追求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否认了防卫过当具有正当防卫的前提,也失去了防卫行为出发点的正当性。
    三、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包括故意和过失
    要构成防卫过当,防卫人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在主观上必须具有罪过。我们认为这种罪过,即可以表现为过失,也可以表现为故意。现在我们来一一分述。
    (一)过失应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之一
    面对危险实施防卫来自人的天性,在防卫的过程中,由于情况紧急,防卫人很有可能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制止不法侵害上,以至于忽略了对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注意,因而没有预见到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或者虽然预见到了,但轻信能够避免。也就是说,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以表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表现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在实施防卫的情况下,防卫人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慌不所择造成了重大损害。这是防卫人在不法侵害突然袭击下,来不及对不法侵害作可能的分析衡量,其选择的防卫行为和防卫强度都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但防卫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主客观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慌不所择,对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害,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二是自恃合法而造成了重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防卫人对不法侵害性质和程度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自恃防卫目的和防卫行为的合法性,从而不拘束自己的防卫强度。这里防卫人员虽然追求合法性的目的,但对于其超出防卫适当的那部分结果已属危害社会的,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这两种情况都不失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在一般情况下,防卫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是在突如其来的不法侵害的紧迫情况下进行的,为了追求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目的才奋起防卫的。在实施防卫的过程中,防卫人对不法侵害的时间、地点,不法侵害的方式、手段,不法侵害的侵害强度以及可能要导致的结果,往往缺乏全面的认识,但这并不是不可能认识的。防卫人应当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防卫意志,支配其为了制止不法侵害则采取相应必要的防卫行为。如果防卫人急于为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的继续进行,没有全面衡量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及其它相关因素,不能正确约束自己的防卫强度,以致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结果,这在防卫人主观心理上就具备了疏忽的罪过。防卫人在明知自己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和防卫行为的合法性的前提下,才使得他对防卫过当的行为和结果缺乏必要的认识,也正是这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疏忽罪过,从而构成了其应负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因此,防卫人由于主观上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应当属于防卫过当。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其有两个特征:第
    一,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第
    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轻信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在面对不法侵害时,防卫人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继续进行,客观上实施了一系列自认为不会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但是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以致发生了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危害结果,即由于防卫人的过于自信而造成了防卫过当。防卫人在实施该行为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即他对转化为现实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的认识,轻信能够避免。正是这种“轻信”的心理支配着防卫人实施了错误的防卫行为而发生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危害结果,也正是这种“轻信”心理使过当防卫人主观上具有了过失的罪过,才要追究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所以我们说,过于自信的过失应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也有人认为,由于根据刑法的规定,过当防卫人并没有认识到过当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因而既使在实施正当防卫时,防卫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也不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但是我们认为,判断其是否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应当全面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认真人分析和慎重的把握。在司法实践中,过于自信的过失在防卫过当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一般发生在防卫人与不法侵害者力量对比悬殊的少数场合中。因此,上述观点完全无视防卫人在实施正当防卫时主观认识的实际情况,同时错误地理解了刑法规定,并不可取。
    (二)故意应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之一
    对于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否应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在理论界的争议比较激烈,有诸多异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实事求是地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防卫人对自己的防卫行为造成过当结果存在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视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当说是符合刑法设立防卫制度精神的。
    在司法实践中,防卫过当可能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其表现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绝然、必然或者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并且追求或者放任重大损害的发生。比如,甲见乙在撬自己的自行车锁,就用一铁棍猛击乙的头部,致乙死亡。不能说甲对自己的行为能造成乙的死亡不明知,也不能说甲对乙的死亡没有追求诉心理态度。再如,甲徒手侵害乙,乙持刀进行正当防卫对乙连砍数刀,这时乙对自己的防卫行为会造成过当结果不可能没有认识。如果其是抱着反正是防卫,过点火也没有关系的心态实施防卫,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就是一种放任态度,此时自然成立间接故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防卫过当时,防卫人虽然是故意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继续进行而故意实施防卫,在很大程度上与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有着较大的区别,既然在实践中客观存在防卫过当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情形,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这两种情形下的行为是否可视为防卫过当行为,从而对防卫人从宽处罚。由于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仅规定“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而没有明确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因此实事求是地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防卫人对自己的防卫行为造成当结果存在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心理视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当说是符合刑法设立防卫制度精神的。而且如果否认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属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的话,就会出现以下弊端:第
    一,如果否认防卫人对过当结果的故意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势必会对防卫人按通常的故意犯罪量刑,那么不仅剥夺了其进行正当防卫的权利,否认了其根据该权利实施正当防卫的正当性,而且对其处罚也过于严厉;第
    二,这样也会在客观上挫伤广大人民群众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从而与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精神相悖。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也有人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不可能是直接故意。其理由是:如果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由直接故意引起,那么就意味着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之初,就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并且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这就否认了防卫过当具有正当防卫的前提,并且其主观上具有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显然,防卫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目的和动机不能共同处于一个人的头脑之中,因为它们互相排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不法侵害时,防卫人故意实施防卫行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过当结果,仍积极追求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止法侵害的继续进行,我们承认其对于造成有应有的重大损害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受到刑法的处罚,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实施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对于一个行为不可能具有两个目的,更不可能具有两个性质相异的目的,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把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视为防卫行为目的的话,将直接故意视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在理论上确实是难以成立的。但是,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是否就是防卫行为的目的呢?这是一个应当重新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仅是防卫行为的动机,而不是防卫行为的目的。因为动机是推动人们以行为去追求某种目的内在动力或内心起因,而目的是人们在一定动机的推动下希望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防卫行为在客观上是防卫人实施的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那么该行为的结果就是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该结果反映在主观上就是防卫人的行为目的。而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只是促使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即损害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的行为,进而实现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目的的内在动力或内心起因。这样一来,防卫的动机与对不会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目的可以在同一个防卫行为中兼容,因为动机的性质并不必然决定目的的性质。这正如出于非法占有目的而实施盗窃犯罪的动机一样,行为人主观动机即可以是为了养家糊口,也可以是为了吃喝玩乐等等,动机并不影响目的的性质。由此,上述观点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应当把直接故意概括起来。
    全文
    8 2017-10-17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它是在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目的的合法性和防卫行为有益于社会性不可能与犯罪故意的罪过共存于防卫人的主观心理中,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可能是过失。同时由于防卫人对制止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结果已预见其合法性,而没有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非法性。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由疏忽的过失而构成。
      
    二、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是故意
      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排除了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由于情况紧急,“必要限度的超过只能是行为人的过失,即行为人在正当防卫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出现超过必要限度。”
      
    三、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防卫过当时,防卫人虽然是故意实施防卫行为,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故意实施防卫行为,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故意实施防卫行为。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发生超出必要限度的危害结果而希望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具有了防卫过当中的故意罪过。那些断然否定防卫过当也有故意情况的说法,忽略了防卫过当的复杂性,是不正确的。
      
    四、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但不能是直接故意
      目前已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该观点认为,如果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括直接故意,那就意味着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之初,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而积极地追求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否认了防卫过当具有正当防卫的前提,也失去了防卫行为出发点的正当性。
      防卫过当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故意,在过失的情况下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在故意的心态下,有直接故意也有间接故意。
    以上回答就是我对你的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问题的详细答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全文
    11 2017-10-1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85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各位老哥们,可以给我讲一下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啥嘛
一键咨询
  • 龙岩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1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1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8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2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1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6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3****50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6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1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4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7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1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5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8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5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7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0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4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7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7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2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0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6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5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4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4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7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0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3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0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6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泉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7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厦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7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0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7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6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1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1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6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4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1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2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1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3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龙岩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莆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淮安188****206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1****429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29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如何让好哥们欠债还钱?
民间借贷多数都是发生在私人之间,尤其是那种熟人之间。在好哥们之间进行的也为数不少,也因为是好哥们很多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向其讨债,那此时该如何让好哥们欠债还钱呢?律图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你做详细解答。
10w+浏览
债权债务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好哥们欠钱不还怎么办?
好哥们欠钱不还,对方恶意欠钱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方是有财产而拒不还钱的话,通过强制执行的手段将对方进行拘留让对方执行判决书,如果对方是没有财产而无法执行的话,法院不能对其拘留的,
10w+浏览
债权债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对承租人来讲因为疫情房租能减免嘛
受疫情影响房租不一定可以减免的,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制度及国家文件要求疫情期间房东必须减免房租。实际上疫情期间,有些人因为交通管控的因素一直就居住在自己租赁的房子当中,当事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不能成为房东减租的法定借口。
10w+浏览
房产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如果哥哥过世弟弟代位继承可以吗?
不可以的,如果哥哥过世,作为弟弟是不能直接代位继承的。代位继承又叫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晚辈或者直系亲属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继承遗产,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一般来说,大多数国家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继承财产。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正当防卫适用抢劫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即当私人或权益受到正在发生的非法侵害时,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各项权利不受损失,可实施适当的自卫行为以阻止违法侵害事件发生;
若在自卫过程中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伤害,则此种情况应视为正当防卫,无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若正当防卫的程度明显超出必要范围并导致重大损害后果的,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考虑予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实施防卫行为且造成不法侵害者伤亡的,不应被视为防卫过当,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295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无意间形成盗窃罪怎么量刑
[律师回复] 解析:
若不慎构成了盗窃犯罪行为,其量刑标准具体取决于案件的所有情节和因素。
依据我国刑法准则,对于盗窃行为,所涉及的公私财物的价值若在人民币1000元到3000元之间、在人民币30000元到100000元之间以及在人民币300000元到500000元之间,这三档应该被分别认定为刑法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依据相关法律制度,若是盗窃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
如果盗窃金额达到了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样也会被处以罚金;
而当盗窃金额达到了数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并且还可能被处以罚金或是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74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如果哥哥过世弟弟代位继承是可以的吗?
这个情况是不可以的,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根据法律要求的,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子女的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大多数国家的规定都基本相同,但具体规定却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只限于死者的直系血亲卑亲属为继承人时始发生代位继承,旁系血亲为继承人时,其子女不得代位。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按盗窃罪定罪的情形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以下各种情况下,可能被判定构成盗窃罪:
首先,金额在人民币一千元到三千元之间的公私财产被盗,其次是两年之内进行了三次或更多的盗窃行为,然后是未经允许擅自闯入他人家庭生活,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再者是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明令禁止私人持有的器具进行盗窃,最后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盗窃罪的成立。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的价值,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如果达到人民币一千元到三千元以上,则应视为“数额较大”;
如果达到人民币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则应视为“数额巨大”;
如果达到人民币三十万元到五十万元以上,则应视为“数额特别巨大”。
另外,如果在两年内进行了三次或更多的盗窃行为,那么就应该被认定为“多次盗窃”。
如果是未经允许擅自闯入他人家庭生活,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定为“入户盗窃”。
如果是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明令禁止私人持有的器具进行盗窃,或者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而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具进行盗窃,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最后,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定为“扒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