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非法集资,从立法角度是出于保护公民财产和权益,并且以公众受到“欺骗”为“前提”。因此,非法集资所形成的财产性质,与一般赃物不同,它的权益人,依然是受到“欺骗”的相关当事人。目前,我国对于这类非法集资所形成的财产处置,似乎没有一定章法。有的是法院直接封存、拍卖,有的是非法集资人所创办的公司申请变卖。吴茵一案定谳之后,原设公司印信没收,无法申请收回财产变卖;汽车、商货因长期扣押,贬值自不待言。就是房产,如果失去最佳转售时机,也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出现一个问题,非法集资的财产权究竟属于谁、归谁支配的问题。
法律意义上的“赃物赃款”,根据犯罪事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财产原所有人与财产获得者共同参与犯罪,如行贿、受贿、走私、违禁品贩运所形成的这类赃款赃物由国家没收,归国家支配。如果财产获得者以非法手段获得,如果是以抢劫、偷窃、勒索、欺诈等手段,赃款赃物的财产权依然归受害人所有,国家依法归还原所有人。如果犯罪人在获得赃款赃物改变其财产形态,比如将非法获得的房产变卖,或者将货币购买其他形式财产,由此而造成的财产价值的变动,揆诸法理,增值与贬值的全部财产权利仍归原所有者,如果造成总值损失的,则由犯罪人的其他财产加以弥补。这是国家保护公民财产权利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