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抢劫犯罪,并未设定具体的金额或者情节上的限制,而是采取行为犯的立法模式。
也就是说,只需行为人当场所采用暴力手段,或直接以暴力威胁的方式,趁机实施了抢夺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且不论最终是否成功地获取到了财物,亦或是实际所获财物的价值大小如何,都将被视为构成抢劫罪,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由于抢劫犯罪与盗窃、诈骗等其他类型的犯罪存在本质区别,其侵害的法益不仅仅局限于公私财产的安全,同时还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风险。
因此,在立法层面,并未对构成抢劫罪所需达到的金额进行明确规定,而只是强调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便可认定为抢劫罪的既遂状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