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告人判刑后,务必牢记需履行民事赔偿责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后,被告人要按判决及时履行赔偿义务,这是其应尽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若被告人有能力却拒不履行民事赔偿义务,被害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被告人财产等措施,以实现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请求。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3、当被告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法院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害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待日后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时,法院可恢复执行。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4、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结束后,还可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为被害人提供了另一种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