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主要涵盖民事诉讼立案、刑事诉讼立案以及行政诉讼立案等不同情形。
一、民事诉讼立案在民事诉讼中,立案需满足一系列条件。
首先,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就像在合同纠纷里,签订合同的那一方毫无疑问就是合适的原告。
其次,要有明确的被告,能够确切知晓被告的身份信息等相关情况。
再者,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比如要求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同时还要有清晰的事实以及合理的理由,像借款的发生过程等。并且,该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同时也要在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内。
在准备材料方面,要撰写起诉状,其中要写明当事人的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还要准备好证据材料,像合同、借条等相关证据的复印件。将这些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庭,经法院审查,若符合立案条件,就会予以立案。
二、刑事诉讼立案刑事诉讼的立案通常从报案开始。一般是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进行报案或者控告,比如发现自己财物被盗窃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然后是立案审查阶段,司法机关会对报案的内容进行细致审查。如果他们认为存在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该案件又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那么就会决定立案。
三、行政诉讼立案对于行政诉讼立案,原告需具备相应资格,即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例如公民觉得行政处罚不合理。
在起诉时,要有明确的被告,也就是作出行政行为的那个行政机关。还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根据。并且该案件要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同时在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同样需要准备起诉状和相关的证据材料,并提交给法院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