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产方面
1. 关于婚前财产协议:
夫妻双方确实应该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清楚划分各自婚前财产的范围。这样做能避免婚后财产和婚前财产混淆不清的情况。比如,像房产、存款这类财产,明确界定为个人婚前财产后,能保障自己子女日后对这部分财产潜在的继承权益。因为如果不进行明确划分,在财产继承时可能会出现争议和混淆,影响子女的利益。
2. 关于遗嘱设立:
订立遗嘱是保障子女利益的重要方式。通过遗嘱,能够清晰地确定自己遗产的分配方式,把特定的财产指定由自己的子女继承,从而排除二婚配偶或者二婚配偶子女对这部分财产的继承权。在订立遗嘱时,一定要注意遗嘱的形式要符合法律规定。例如自书遗嘱,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书写,写完后要签名,并注明具体的年、月、日。这样才能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切实保障子女的财产权益。
(二)抚养监护方面
1. 明确抚养权:
当自己子女的抚养权归己方时,在再婚前一定要和对方明确说明,再婚不会对自己抚养子女的权利和方式产生影响。比如,要让再婚配偶清楚知道,自己在子女的教育、医疗等重大决策上有主导权,对方不得随意干涉。这样能确保自己在再婚后,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抚养教育子女,保障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2. 监护权保障:
自己作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再婚后要格外留意监护权是否受到侵害。如果发现再婚配偶有侵害子女权益的行为,要及时依法维护自己的监护权。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关系等,以保护子女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