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同中未约定违约赔偿金额时,需按相关方式计算赔偿数额。
1. 法定赔偿方面,依据《民法典》,损失赔偿额应等同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含合同履行后可得利益。不过,不能超出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赔偿范围限定在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之内。这确保了赔偿的合理性与可预期性。
2. 合理确定方面,若实际损失难以明确,法院或仲裁机构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例如合同性质、目的、交易习惯以及当事人过错程度等,遵循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判定,保障双方权益平衡。
3. 举证责任方面,主张赔偿方要对自身损失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能证明损失金额及与违约行为因果关系的相关证据,不然可能无法得到充分赔偿。
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尽量明确违约赔偿金额,避免后续纠纷。若未约定,受损方要及时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以便在主张赔偿时能充分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