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赠与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赠与人得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才行。像那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赠与行为,通常没啥效力。比如说,精神病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独立作出的赠与行为一般就不认。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呢,得看情况。要是他们作出的赠与行为跟自己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匹配,那就是有效的;要是不匹配,就得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例如,八九岁的小孩把自己的小玩具赠送给小伙伴,这一般就是有效的;但要是把家里的贵重首饰送人,这就得看家长追不追认了。
(二)赠与意思表示要真实
赠与的意思表示得是真心实意的,不能有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这些情况。得是赠与人自愿把自己的财产无偿给受赠人。比如,有人拿着刀逼着别人签赠与协议,把房子赠给自己,这肯定不行,因为不是自愿的。
(三)赠与财产得合法
赠与的财产必须是赠与人合法拥有的。要是拿偷来的、抢来的东西去赠与别人,那这赠与协议肯定没效力。比如说,甲偷了一辆自行车,然后说要赠送给乙,这就不行,因为自行车不是甲合法拥有的。
(四)特殊财产的赠与手续
对于一些特殊财产,像房屋这类不动产的赠与,得去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要是没办登记,虽然赠与协议本身可能是有效的,但不会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也就是说,房子在法律上还是赠与人的,受赠人还没真正得到房子的所有权。例如,甲把房子赠给乙,签了协议但没去办过户登记,那从法律上讲,房子还是甲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