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合作协议终止后,在符合法定条件下仍可以起诉,如一方存在违约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失,或就协议终止后的相关事宜产生争议且无法协商解决时,受损方或争议方有权起诉,但需在法定诉讼时效内进行。
法律解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在合作协议履行中,若一方有违约行为并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即便协议终止,受损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例如一方未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致合作项目受损,另一方在协议终止后可起诉索赔。同时,协议终止后,若双方在财产清算、后续义务履行等方面产生争议且协商无果,也能向法院起诉。不过,起诉要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一般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算。如果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合作协议终止后相关的法律问题,难以确定自身权益和应对措施,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