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协议双方的民事行为能力
租车人和出租人都得达到法定年龄,一般来说,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双方精神状态要正常,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签订租车协议这一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如果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没有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追认,那么这个租车协议可能就不被法律认可。
(二)协议内容需是真实意思表示
签订租车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比如,一方不能故意隐瞒车辆的重大故障或者通过威胁手段强迫对方签订协议,否则这样的协议是有问题的,在法律上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可撤销。
(三)明确约定租车相关事宜
1. 车辆基本信息:要清楚写明车辆的品牌、车牌号等具体信息,这样可以明确租赁的具体车辆,避免后续出现车辆混淆等问题。
2. 租车期限:确定租车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关系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时间范围。
3. 租金及支付方式:明确租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的方式、时间等,比如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期支付,是现金支付还是转账支付等。
4. 车辆使用范围:规定车辆可以使用的区域或者用途,防止租车人超出约定范围使用车辆。
5. 维修保养责任:确定在租车期间,车辆的维修保养由哪一方负责,比如正常的保养由出租人负责,因租车人不当使用造成的损坏由租车人负责维修等。
6. 事故责任承担:约定如果在租车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由谁承担,如何承担等问题。
(四)纠纷解决方式
如果在租车过程中发生了纠纷,双方可以依据这份租车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法院会根据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做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