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序方面
1. 务必确保按时到庭。原告若无故不到庭,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可能会将此情况视为原告自动撤诉。这意味着本次离婚诉讼就此终止,若后续还想继续诉讼,需要重新启动相关程序,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被告若无故不到庭,法院则可能会进行缺席判决。在缺席判决的情况下,被告失去了为自己辩护和陈述意见的机会,法院会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来做出判决,这对被告可能极为不利。所以,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应提前做好时间安排,确保准时参加庭审。
2. 严格遵守法庭纪律。法庭是一个严肃庄重的场所,在庭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安静,不得随意喧哗、吵闹,以免干扰庭审的正常进行。同时,要尊重法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有侮辱、诽谤、威胁等不当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庭审的顺利进行,维护司法的尊严和权威。
(二)证据方面
1. 一定要携带证据原件。像结婚证、财产证明等重要证据,原件具有更高的证明力。一般情况下,复印件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因为复印件容易被篡改或伪造,其真实性难以保证。而原件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证据的内容,便于法官核实和认定。所以,在开庭时,务必将相关证据的原件带齐,以确保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持。
2. 注意证据的关联性。所提交的证据必须与离婚相关的诉求有直接的关联。例如,如果涉及财产分割问题,就需要提供与财产相关的证据,如房产证明、银行存款记录等;如果涉及子女抚养权问题,就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更适合抚养子女的证据,如收入证明、居住环境证明、与子女的亲密关系证明等。只有证据与诉求紧密相关,才能在庭审中发挥作用,帮助法官做出公正的裁决。
(三)陈述方面
1. 要如实陈述事实。在庭审过程中,需要如实陈述婚姻状况、财产情况、子女抚养现状等相关事实。虚假陈述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的规定,也可能会对自己的诉讼请求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被发现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处罚,如罚款、拘留等。所以,在陈述事实时,要确保真实、客观、准确。
2. 诉求要明确清晰。要清楚地表达自己关于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及抚养费等方面的诉求。如果诉求不明确,法官可能无法准确理解你的意图,从而影响案件的审理和判决结果。因此,在开庭前,最好对自己的诉求进行梳理和整理,确保在庭审时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