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议离婚且聘请律师做事务性工作的情况:
如果选择协议离婚,并且聘请律师主要是帮忙审查相关法律文件等事务性工作,当双方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已经协商一致,同时也符合离婚登记条件时,整个离婚流程可能会比较快,大概在几个工作日到几周内就能完成。这种情况下,双方要确保准备好所有需要的材料,比如身份证、结婚证、离婚协议书等,按照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的要求和流程,顺利完成离婚登记。
(二)诉讼离婚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
要是通过诉讼方式离婚,且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一般会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需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例如,对于财产情况、子女抚养意愿等方面的证据要准备充分,这样可以让案件的审理更加顺利,避免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导致审理时间延长。
(三)诉讼离婚适用普通程序的情况:
如果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要是出现了特殊情况,像财产调查难度大、子女抚养权争议特别复杂等,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要由本院院长批准,能够延长六个月。要是延长六个月后还需要继续延长的,就得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更要保持耐心,积极与律师沟通,配合法院完成各项调查和审理工作。
(四)实际时长的其他影响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审限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实际的离婚案件时长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比如涉及大量的财产调查、子女抚养权争议复杂等情况外,法院的案件数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法院受理的案件较多,审理进度可能会相对慢一些。所以当事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得到判决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