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们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公司,一直运营的不错,但是最近因为利润这个问题被举报了,那这个不当得利与强迫得利的有关内容有什么

帮助10人 1.3w浏览 匿名 2018-04-25 湖北襄阳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一、强迫得利的含义
    强迫得利。指受损人因其行为使受益人受有利益,但违反了受益的意思,不符合其经济计划的情形。此时,应就受益人的整个财产,依其经济上的计划认定其应当偿还返还的范围。
    二、无因管理的含义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本人。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 无因管理是一种法律事实,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无因管理之债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当事人意思。
    三、无因管理的特征
    无因管理有三个法律特征:
    1.无因管理是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
    管理人必须为本人管理一定的事务,不管是对本人财产的保存、改良、利用,还是对其处分。管理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是事实行为,而不是法律行为。因为确定无因管理不是基于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的意思表示,而是基于一定的需要管理的客观事实状态,所以,无因管理不以管理人与本人的双方意思表示为要素,它不是法律行为,而只能是事实行为。至于管理事务的内容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则在所不问,因为客观事物复杂多样,管理人管理的事务可能是事实行为,如为本人饲养牲畜,也可能是法律行为,如为本人及时退掉将因过期而作废的车船票。但不论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都必须是能够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被管理的事务必须有确定的主体,如果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打扫街道卫生,则不构成无因管理;另一方面是指被管理的事务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能够产生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管理人在管理事务时既不耗费一定资财,也不获得一定的收益,例如仅为邻居看守房屋,这也不构成无因管理。同时,管理事务的行为还必须是以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合法行为。如果管理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不仅不构成无因管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至于管理事务的行为之所以要以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因为管理人本身没有管理事务的义务,管理人不作为,就不能表现出其对事务的管理,这样也不构成无因管理。
    2.无因管理必须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也就是说,管理人必须有为他人谋利益的目的。从其动机来看,管理人的管理从为他人利益服务出发;从其效果来看,管理行为所取得的利益最终都为本人所享有。如果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是为了管理人自己的利益或本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则不是无因管理。当然,管理他人事务的意思是事实上的意思,而不是效力上的意思,所以不用表示,但这并不是说不用向任何人表示,而只是指不用向本人表示,这是因为管理人为本人谋利益的目的必须得到公众的证明或让别人好判断,所以,管理人的意思必须向本人以外的第三人(特定或不特定)表示。尤其是在本人事务与管理人事务混杂在一起的时候,管理意思的表示更为重要。当然,管理意思的表示形式可因管理事务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被管理的事务非本人莫属,则管理人只须有管理事务的行为即可;如果被管理的事务既可能是本人的事务,也可能是第三人的事务,甚至可能是管理人自己的事务,则除管理事务的行为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书面或口头的意思表示。至于管理人在管理事务时是以本人的名义,还是以管理人自己的名义,则在所不问,只要主观意思上是为了本人的利益,以谁的名义都行。
    3.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无法律上的义务。
    如果管理人与本人之间有管理事务的协议,或法律规定管理人有管理他人事务的义务,比如,甲应邀为乙修理房屋,或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为无行为能力人购置衣物,均不构成无因管理。只有在既无当事人的协议又无法定义务时,管理人对他人事务的管理才是无因管理。在这里,连带债务值得特别一提。对于连带债务,当其中一个债务人代其他债务人履行了全部债务时,有的人认为这是无因管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法律规定连带债务人之间互负连带债务,债权人只要找到一个债务人,便可要求他履行全部债务,该债务人代替其他债务人履行债务,其根据是法律规定的连带债务人的义务,而不是“无法律上的义务”,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无因管理。至于该债务人在偿还了全部债务之后,再向其他债务人追偿的问题,则另当别论。
    全文
    13 2018-04-25
  • 律图法律服务团
    律图法律服务团
    咨询我
    您好,对于这个不当得利与强迫得利,这个强迫得利是从不当得利中排除的一种情况。不当得利三要件:一方受损,另一方受益,受损与受益有因果关系。
    强迫得利表面上符合三要件,但受益人的受益不符合其经济计划的受益,受益人没有受益的意思,故不需要返还,从而与不当得利相区别。
    全文
    9 2018-04-2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64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因为利润问题被举报了那有关不当得利与强迫得利内容有什么
一键咨询
  • 潜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2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7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1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8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2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2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8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0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6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4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8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3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2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0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3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7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2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8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5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4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5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7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2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2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门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0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4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5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5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8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恩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荆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门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7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7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孝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2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冈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4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5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5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5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十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潜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仙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8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6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7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3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2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4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2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56****708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7****241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4****711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本年利润是用来核算当年的利润的,期末将损益科目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借贷相抵后,借方余额代表本年的亏损,贷方余额代表本年盈利。2、意义不同;3、算法不同。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未分配利润计提股东是哪部分利润?
未分配利润计提股东的利润为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对于净利润是可以由公司企业自主分配的,只要对这种利润才可以计提股东,并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来进行利润分配处理。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公司利润与归属股东利润的区别是什么?
公司利润与归属股东利润的区别是:公司利润与股东利润的范围不同,公司利润的适用范围一般是对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的利益,而股东利润则是由公司获得利润的基础上,向股东分配的相关利润情况。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
根据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原告自应对不当得利的自己受损失、他方受利益及自己受损失与他方受利益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此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均无异议,但对受益系没有法律上的依据由谁举证则颇有争议。
10w+浏览
债权债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45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外资企业利润分配所得税标准是多少?
外资企业利润分配所得税标准是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而定的,对于在国内生产经营的机构一般按照30%来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对于企业所得与机构没有实际联系的可以按照20%来缴纳,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而定。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