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打我个的凶手还逍遥法外,我们想向检察院申请批捕他,不是很了解这方面法律法规,问一下如何做好批捕工作?

帮助10人 6.5w浏览 匿名 2019-01-03 安徽安庆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内容摘要 修改后刑诉法就检察机关履行侦查监督职责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强化,主要表现在对审查逮捕条件和程序的明确和完善。这一方面增加了审查逮捕的工作量和难度,另一方面也对检察机关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掌握逮捕条件的适用,准确执行逮捕措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逮捕对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关系到如何更好地实现保障人权的这一刑诉法的基本任务。1996年刑诉法规定逮捕必须符合三个要件,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这三个条件中对逮捕必要的规定过于宽松,实践中对逮捕必要性条件自由裁量权太大,同时长期形成的“构罪即捕”的理念也极易导致逮捕的滥用。虽然高检院出台了有关规范性文件,但1996年刑诉法修改前,各地对逮捕的把握仍多停留在“构罪即捕”的层面,往往忽视必要性条件,导致逮捕功能异化。因此,修改后刑诉法在保留逮捕的证据条件、刑罚条件的基础上,将“逮捕必要性”论述为“社会危险性”,并对逮捕的情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办案人员根据相关事实及证据,全面分析和判断案情提供了依据,这也是进一步贯彻逮捕的谦抑原则,禁止滥用逮捕权,最大限度的控制逮捕,尽可能少捕原则的体现。
    一、 修改后刑诉法对逮捕工作的相关规定 针对审查逮捕工作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修改后刑诉法结合了多年司法经验,也吸收了国外的一些刑罚理念,既巩固了已有的逮捕制度改革成果,也推动了逮捕制度的逐步完善。 一是逮捕条件细化。修改后刑诉法第79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修改后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由此可见,修改后刑诉法在逮捕措施方面作了三项重要的修改:一是列举了“社会危险性”的五种情形;二是对“应当逮捕”的三种情形作出了规定;三是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相关规定,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将“应当”逮捕修改为“可以”逮捕。将必要性审查与应当逮捕的五种情形、三种情形相结合,要求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案件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在具备社会危险性的前提下,再去衡量其社会危险性能否通过取保侯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方式去避免,只有在前两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逮捕这种羁押性手段去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司法理念使得逮捕措施得以慎用,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权。 二是审查逮捕程序完善。第
    一,增加了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修改后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
    (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
    (三)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此规定在赋予检察机关对是否讯问有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从提高逮捕质量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角度出发,又规定了“必须”讯问的情形,防止错误批捕。第
    二,增加了审查逮捕阶段证人、律师的参与。修改后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此规定增设了询问证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程序,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减少了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行政审批色彩,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加全面地了解案件情况,彰显程序正义。 三是增加了羁押必要性条款。修改后刑诉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此规定改变了多年来必要性审查仅停留在案件审批过程的制度,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超期羁押、不必要的关押,又可以避免羁押期限长于所判刑期的变相超期羁押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逮捕条件的设置是否科学事关逮捕制度本身的设置是否科学、是否正当,事关逮捕措施在司法实践中是否会被滥用,事关被羁押公民的权利是否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从司法规律的角度看,修改后刑诉法对逮捕条件细化和羁押必要性条款遵从了无逮捕必要推定原则和强制措施的比例原则,有利于减少司法恣意,同时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修改后刑诉法对审查逮捕工作的挑战 修改后刑诉法的实施,强化了检察机关对逮捕必要性的审查,对其准确掌握审查逮捕条件,发挥逮捕措施在惩治犯罪中的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逮捕条件把控面临修改后的考验。与以往相比较,修改后刑诉法对逮捕条件的细化及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使基层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量大大加重,特别是在当前案件数量多、检察官少的情况下,除了对案件事实的审查,办案人员还要综合案件影响、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社会群众反映等因素,及时化解各方矛盾,促进和解工作的进行,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较短期限内完成,是对办案人员办案质量与效率的极大考验。
    首先,如何把握“社会危险性”这一用语。何谓“社会危险性”,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应当逮捕的五种情形。但对这五种情形没有明确界定和提出证据要求;
    其次,如何理解逮捕条件中“可能判处十年徒刑以上刑罚”的要件。尽管最高法和地方省高法出台了量刑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但案件事实证明标准在逮捕阶段与审判阶段的不同,以及检察官和法官不同的法律裁量(西方称自由心证),导致了逮捕阶段认为可能判处十年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在审判时判处了轻刑,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在审判时判处了拘役、缓刑等,这增大了检察官判断的难度,对案件捕后是否能判轻刑难以把握。
    最后,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措施有时候难以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取保候审存在脱保成本低,犯罪嫌疑人逃避、妨碍刑事诉讼的风险,甚至发生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违法犯罪的情况。监视居住由于操作困难,在实践中往往演化成在宾馆羁押,成本过高,执行机关还要时刻监视被监视居住人的人身安全。采取非羁押措施后,一旦发生危害事件,不被羁押后又犯罪,那么不仅办案人员、检察机关会成为众矢之的,公众对非羁押制度也会失去信心。 二是羁押必要性审查需要修改后的细则保障。如何开展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是检察机关在修改后刑诉法实施之初所面临一个新课题。修改后刑诉法给检察机关构建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平台,但此项规定原则性强,并未就具备的实施时间、启动方式、监督程序等进行规定,这需要检察机关去完善。 三是审查批捕风险评估面临修改后的探索。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使得部分矛盾凸显,一些案件在作出决定后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这样就让审查逮捕案件的风险评估显得十分必要,但这一机制在具体的操作中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修改后刑诉法作出了关于逮捕的新规定后,部分相似案件在不同背景下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决定,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不理解,因而对风险评估的要求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部分案件在逮捕后发生变化,如实践中经常发生的轻伤害案件,逮捕阶段没有进行和解,审判阶段达成了和解。如果逮捕阶段不批捕,被害方不认同,往往会激发社会矛盾。
    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审查逮捕工作 面对修改后刑诉法给审查逮捕工作带来的修改后挑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
    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逮捕理念从“构罪即捕”向“严格逮捕”转变。逮捕措施的适用,一是要确定有犯罪事实发生并有证据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相当的社会危险性,不能只关注犯罪事实,对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和发生社会危险性缺乏认真审查与正确判断,通过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性质,维护刑事诉讼的严肃性。二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严格控制,保障侦查工作的开展和证据的收集完善,确保刑事追诉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社会隔离,有效防止可能发生修改后的社会危害,避免加剧、扩大矛盾,不能脱离实际或者缺乏分析研判,将逮捕证据标准一律等同于起诉或者审判的标准。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保障措施的运用,确保诉讼顺利进行,化解社会对抗,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
    二,逮捕条件的细化,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逮捕办案质量。建立健全逮捕审查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逮捕条件的研究论证,从惩治犯罪和人权保障并重的角度出发,保证逮捕措施的严格适用;另一方面要加强逮捕条件的证明机制,强化证据意识,围绕逮捕条件的待证事实规制证据标准,检察机关要监督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并在提请逮捕时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的社会危险性说明理由,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侦查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同时提供关于适用逮捕的相关理由说明。相比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重、帮教环境、是否累犯等影响社会危险性判断的事项更为了解,由公安机关采取书面形式说明有逮捕必要的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这样既可以使检察机关更为全面地掌握影响逮捕判断的各项因素的具体情况,提高审查针对性和准确性,也有助于防止对明显无逮捕必要的盲目报捕,从而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第
    三,细化工作流程,建立捕后审查跟踪机制,明确批捕环节案件承办人对逮捕后必要性进行审查的义务。
    首先,应当明确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规则。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主体应为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审查案件范围包括案件证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或者缓刑的,达成刑事和解的以及其他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能防止社会危险性发生的情形。审查程序为主动审查与申请审查相结合,即通过建立逮捕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档案定期审查与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提出申请审查。
    其次,应当明确规定羁押必要性的实体审查方式,既要向侦查机关了解案件侦查取证的新情况,又要听取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同时要查阅有关案卷材料,辅之以犯罪嫌疑人在押期间的表现作为考量因素,审查评估是否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有关证明材料;审查方式;
    最后,应当建立切实有效、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机制。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利用修改后刑诉法提供的监督平台,侦查监督部门人员完成捕前审查工作后,侦查监督部门与侦查机关以及同院公诉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构建起确保侦查监督部门能够掌握案件的全程动态,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捕后跟踪必要性审查工作落到实处。这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对一些可能会判处轻刑的案件在批捕阶段做出可捕、可不捕或不捕的处理,从而提高逮捕的质量。 第
    四,在工作中要将矛盾纠纷化解与侦查说理有机结合。针对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隐患的案件,在实践中已经证明建立和健全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在修改后刑诉法实施后这既是对相关案件可能出现的后期隐患的提前通报,同时也是对办案人员的提醒,警示办案人员还需要进行后续工作,案件矛盾隐患还需要进一步化解。风险评估机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不但要结合地区特点及时予以调整、完善,同时也需要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侦查说理工作,这样才能在办案中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在案件结果出来之后能够消除人民群众可能存在的误解。当然这就需要检察人员在办案中超越简单的就案办案,需要将办案与法律相结合,把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结合在一起,做到办案的透明、公平、公正。 总之,对于修改后刑诉法的适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具体办案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准确把握逮捕的条件,一案一分析,贯彻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精神,全面提高逮捕案件的质量。
    全文
    7 2019-01-03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由审查批捕部门办理。审查批捕部门应当指定办案人员审查。办案人员审查后,提出审查意见,审查批捕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检察长批准或决定。重大案件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两种处理: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60 条规定的逮捕条件的,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连同案卷材料等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 院;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连同案卷材料等送达公安机关。对需要补充侦查的,也应当 同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规定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103条、第104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案件,发现 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 期限审查处理,即对已被刑事拘留的,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之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99条规 定:对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逮捕书后的15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20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70条规定,公安机关如果认为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必须将已拘留的人释放。人民检察院应当另行指派审查批捕部门的办 案人员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通知公安机关。如果复议不被接受,公安机关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进行复核,复核后作出是否 变更的决定,并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上级人民检察机关的复核决定,是最终决定,公安机关或下级人民检察院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必须执行。
    审查批准逮捕的过程,也是人民检察院履行侦查监督职能的过程。《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全文
    12 2019-01-0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7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打我个的凶手还逍遥法外,如何做好批捕工作
一键咨询
  • 安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5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8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6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1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阜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1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6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0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2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3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0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1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5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0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0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0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6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2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6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4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8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8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5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2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6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8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2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6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7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5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5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7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5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2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2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4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0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2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3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无锡178****604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4****810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4****487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批捕前请律师好还是批捕后请律师好?
批捕前请律师好一些。发生刑事案件,公安局可以先拘留当事人,之后申请批捕手续。作为当事人家属,应该尽快的聘请律师,如果在批捕手续前代理律师参与到案件,没准通过律师的努力和辩护,可以为当事人争取到不予逮捕决定书,这样对当事人很有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被批捕了是好还是不好?
如果被批捕了就是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一般被批捕了是好还是不好
如果被批捕了就是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批捕证下达的早好还是迟好?
批捕证下达的早好还是迟好一般要看案件的具体情节,但一般对于批捕证要下达的迟好对犯罪嫌疑人有利一些,这也是为了节约时间找到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是请律师在这个时间段为自己找到辩护的证据。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06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雇凶伤人好查吗
好查。首先去指定部门验明伤势情况。轻伤及以上才构成故意伤害罪,轻微伤及一下都只是一般侵权。证据的话,找跟案件相关的人证、物证、书证等等即可。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外经证办理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在总公司所在城市之外进行的项目,在正式签署建设安装合同之后,必须携带详细完备的《建筑合同》以及总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与税务登记证的复印本,前往总公司负责税收事务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外经证》。
同时,还需缴纳建筑合同的印花税,其比例为0.03%。
若外地工程需要开具发票,则应持有由总公司开具的《外经证》以及总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与税务登记证的复印本,前往外地工程所在地(即B城)的主管税务所,申请开具当地的建设安装发票。
在此过程中,还需缴纳所开具发票的营业税,其比例为3%;
城建税,其比例为0.21%;
教育费附加,其比例为0.09%;
以及当地的地方税(各地区的税率有所差异),例如堤围费,其比例为0.01%;
资源税或者地方性的教育费附加;
以及个人所得税,其比例为2%。
在完成上述税费的缴纳后,税务所将向您提供开具发票的《完税凭证》。
在获得税务所开具的发票后,请务必将其带回总公司,加盖发票专用章。
其中,发票联将交付给委托建设方,而记账联及《完税凭证》则将被保留在总公司用于会计核算之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
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
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