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暴力犯罪辩护 最新修订 | 2025-03-29
208浏览
陈晓伟律师
陈晓伟律师在线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
5.0分服务:1995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暴力犯罪辩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暴力犯罪辩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暴力犯罪辩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暴力犯罪辩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暴力犯罪辩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暴力犯罪辩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暴力犯罪辩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暴力犯罪辩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暴力犯罪辩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要告对方故意杀人罪,得先搜集全证据,像现场勘查材料、证人说法、实物等,来证实对方有杀人行为和故意。
得留意诉讼时效,通常是二十年,特殊情况能延长。
明确犯罪主体得达到相应年龄且有刑事责任能力。
注意犯罪地点认定,它会影响案件管辖量刑
准确判断行为性质,别误告或诬告。
保障自身安全,诉讼中防对方威胁,采取防护措施。
找专业律师帮忙,能协助收集证据、制定策略,提升成功率。

案情回顾:

小郑发现好友小丽离奇死亡,怀疑是小胡所为,欲告其故意杀人罪。但小胡坚称自己无罪。小郑在搜集证据时遇到困难,不知哪些可作为有效证据,且不清楚该在哪个地点起诉,担心时效问题,同时害怕小胡在诉讼中威胁自己,不知如何保障自身安全,也不确定是否是误告。

案情分析:

1、小郑若要控告小胡故意杀人罪,需搜集如现场勘查材料、证人证言、实物等证据,证实小胡有杀人行为和故意。且要留意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十年,特殊情况可延长。
2、需明确小胡作为犯罪主体是否达到相应年龄且有刑事责任能力。同时注意犯罪地点认定,其会影响管辖和量刑。还要准确判断行为性质,避免误告或诬告。在诉讼中,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安全,也可找专业律师协助。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暴力犯罪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房山区188****473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34****24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88****629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房山区188****473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34****24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88****629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房山区188****473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34****24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88****629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25人选择咨询律师
611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一键咨询
  • 158****48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2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6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8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1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8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2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6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8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1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4****06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3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5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1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4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3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3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1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3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0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1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6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2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8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2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6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1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2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3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4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7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8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1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1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0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4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1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3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1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6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3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5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1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4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3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3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1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3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0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1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6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2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8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2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6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1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2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3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4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7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8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1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1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0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4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1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3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5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1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180****58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35****336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丰台区188****40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石景山区180****58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35****336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丰台区188****40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石景山区180****58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35****336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丰台区188****40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告故意罪要注意什么
(一)正确理解故意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也有利于对其他故意行为的认定。比如甲以故意为目的向乙开枪,结果击中丙而致其死亡,表面来看甲并没有故意杀害丙的故意,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但实质却构成故意罪。虽然甲意图杀害的对象与实际被害对象结果不一致,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却是相同的,刑法并不以特定的对象而是以人的生命权为构成要件,只要具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无论甲射杀的是乙还是丙,都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认定甲构成故意罪。
按照犯罪构成理论,在实践中出现的相约自杀、、大义灭亲等行为的性质认定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以故意罪论处,反之则不能构成本罪。比如问题,虽然行为人为了减轻濒临死亡病人的痛苦,但其主观目的仍然是希望结束病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了病人的死亡,本质上仍然属于故意行为。除非有关对其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否则不会改变对其性质的认定。再比如相约自杀问题,如果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成的,因为帮助自杀者主客观及行为结果均符合故意的犯罪构成,也应以故意罪论处。
(二)法律规定常见的数罪并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害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运送人有杀害、伤害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处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过程中杀死或伤害被害者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拐卖儿童、妇女,又对被拐卖的儿童、妇女实施故意杀害、伤害、猥亵、侮辱等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常见的数种行为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的情形
法律规定的常见单处故意或者故意伤害的情形包括: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非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人的器官,或者强迫、骗取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取证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聚众斗殴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抗拒人民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
(四)故意可不判处死刑或依法从宽处罚等情形
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起的案件,处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判处死刑。对于被害人在其因伤存在过错,或者案发后被告人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或者家属谅解的,应依法从宽处罚。实践中一些致人死亡的犯罪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往往难以区分,在认定时除从作案工具、打击的部位、力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外,也要注意考虑犯罪的起因等因素。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难以区分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时,一般可考虑定故意伤害罪。如果故意犯罪情节一般,被告人真诚悔罪,或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一般应考虑从宽处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共同犯罪中,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原则上只判处一人死刑。
(五)依法应当严惩的故意行为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如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一不特定人为行凶对象的,应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判处被告人重刑甚至死刑。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或在公共场所实施的、伤害,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以上犯罪动机卑劣,或者犯罪手段残忍,或者犯罪后果严重,或者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作案等情节恶劣的,又无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应当依法从重判处。
(六)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根据最高院有关通知精神,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案件,行为人主观恶性是不同的,在处刑上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正确区分其主观心态对量刑十分重要。这两种心态的主要区别,一是间接故意虽然对危害结果采取的是听之任之和放纵态度,但并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直接故意却是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二是行为人希望达到的危害结果与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并不一致。
2、正当防卫与故意。对于具有故意表征的正当防卫,由于刑法规定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一是这类正当防卫应对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实施;二是仅存在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阶段。北京“吴金艳故意伤害案”就属于正当防卫的一个案例。李某等人凌晨三点闯入女工宿舍,动手殴打并撕扯女服务员的睡衣,在李某拿起550克铁索欲砸吴某时,吴某即持刀刺向李某,致其急性休克死亡。人民认为被告人吴某于夜深人静之时和孤立无援之地遭受了殴打和欺辱,身心处于极大的屈辱和恐慌中,面对李某举起铁锁向其砸来这种情况,吴某使用手中的刀子进行防卫,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需要指出,不是在被侵害正在进行阶段而“防卫”的,极容易形成防卫过当,从而涉嫌故意伤害、故意等犯罪。如湖北“孟军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孟某已经制止了李某的不法行为,当与李某在一起的王某等人徒手进行劝阻时,被告人孟某又持刀刺死王某,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被人民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3、客观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对行为人正确量刑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如海南“林光富故意伤害案”,林某与其岳父发生口角时用拳头殴打其岳父头部,四天后其岳父因脑干出血死亡。被害人患有严重的脑梗塞,其死亡与林某行为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查明是因被告人打击还是其自身病理原因所致,人民综合其他具体情况,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4年。
4.5w浏览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告故意罪要注意什么
(一)正确理解故意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也有利于对其他故意行为的认定。比如甲以故意为目的向乙开枪,结果击中丙而致其死亡,表面来看甲并没有故意杀害丙的故意,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但实质却构成故意罪。虽然甲意图杀害的对象与实际被害对象结果不一致,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却是相同的,刑法并不以特定的对象而是以人的生命权为构成要件,只要具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无论甲射杀的是乙还是丙,都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认定甲构成故意罪。
按照犯罪构成理论,在实践中出现的相约自杀、、大义灭亲等行为的性质认定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以故意罪论处,反之则不能构成本罪。比如问题,虽然行为人为了减轻濒临死亡病人的痛苦,但其主观目的仍然是希望结束病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了病人的死亡,本质上仍然属于故意行为。除非有关对其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否则不会改变对其性质的认定。再比如相约自杀问题,如果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成的,因为帮助自杀者主客观及行为结果均符合故意的犯罪构成,也应以故意罪论处。
(二)法律规定常见的数罪并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害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运送人有杀害、伤害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处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过程中杀死或伤害被害者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拐卖儿童、妇女,又对被拐卖的儿童、妇女实施故意杀害、伤害、猥亵、侮辱等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常见的数种行为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的情形
法律规定的常见单处故意或者故意伤害的情形包括: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非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人的器官,或者强迫、骗取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取证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聚众斗殴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抗拒人民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
(四)故意可不判处死刑或依法从宽处罚等情形
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起的案件,处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判处死刑。对于被害人在其因伤存在过错,或者案发后被告人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或者家属谅解的,应依法从宽处罚。实践中一些致人死亡的犯罪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往往难以区分,在认定时除从作案工具、打击的部位、力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外,也要注意考虑犯罪的起因等因素。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难以区分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时,一般可考虑定故意伤害罪。如果故意犯罪情节一般,被告人真诚悔罪,或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一般应考虑从宽处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共同犯罪中,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原则上只判处一人死刑。
(五)依法应当严惩的故意行为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如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一不特定人为行凶对象的,应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判处被告人重刑甚至死刑。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或在公共场所实施的、伤害,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以上犯罪动机卑劣,或者犯罪手段残忍,或者犯罪后果严重,或者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作案等情节恶劣的,又无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应当依法从重判处。
(六)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根据最高院有关通知精神,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案件,行为人主观恶性是不同的,在处刑上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正确区分其主观心态对量刑十分重要。这两种心态的主要区别,一是间接故意虽然对危害结果采取的是听之任之和放纵态度,但并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直接故意却是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二是行为人希望达到的危害结果与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并不一致。
2、正当防卫与故意。对于具有故意表征的正当防卫,由于刑法规定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一是这类正当防卫应对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实施;二是仅存在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阶段。北京“吴金艳故意伤害案”就属于正当防卫的一个案例。李某等人凌晨三点闯入女工宿舍,动手殴打并撕扯女服务员的睡衣,在李某拿起550克铁索欲砸吴某时,吴某即持刀刺向李某,致其急性休克死亡。人民认为被告人吴某于夜深人静之时和孤立无援之地遭受了殴打和欺辱,身心处于极大的屈辱和恐慌中,面对李某举起铁锁向其砸来这种情况,吴某使用手中的刀子进行防卫,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需要指出,不是在被侵害正在进行阶段而“防卫”的,极容易形成防卫过当,从而涉嫌故意伤害、故意等犯罪。如湖北“孟军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孟某已经制止了李某的不法行为,当与李某在一起的王某等人徒手进行劝阻时,被告人孟某又持刀刺死王某,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被人民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3、客观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对行为人正确量刑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如海南“林光富故意伤害案”,林某与其岳父发生口角时用拳头殴打其岳父头部,四天后其岳父因脑干出血死亡。被害人患有严重的脑梗塞,其死亡与林某行为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查明是因被告人打击还是其自身病理原因所致,人民综合其他具体情况,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4年。
4.5w浏览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告故意罪要注意什么
(一)正确理解故意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也有利于对其他故意行为的认定。比如甲以故意为目的向乙开枪,结果击中丙而致其死亡,表面来看甲并没有故意杀害丙的故意,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但实质却构成故意罪。虽然甲意图杀害的对象与实际被害对象结果不一致,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却是相同的,刑法并不以特定的对象而是以人的生命权为构成要件,只要具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无论甲射杀的是乙还是丙,都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认定甲构成故意罪。
按照犯罪构成理论,在实践中出现的相约自杀、、大义灭亲等行为的性质认定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以故意罪论处,反之则不能构成本罪。比如问题,虽然行为人为了减轻濒临死亡病人的痛苦,但其主观目的仍然是希望结束病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了病人的死亡,本质上仍然属于故意行为。除非有关对其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否则不会改变对其性质的认定。再比如相约自杀问题,如果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成的,因为帮助自杀者主客观及行为结果均符合故意的犯罪构成,也应以故意罪论处。
(二)法律规定常见的数罪并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害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运送人有杀害、伤害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处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过程中杀死或伤害被害者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拐卖儿童、妇女,又对被拐卖的儿童、妇女实施故意杀害、伤害、猥亵、侮辱等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常见的数种行为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的情形
法律规定的常见单处故意或者故意伤害的情形包括: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非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人的器官,或者强迫、骗取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取证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聚众斗殴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抗拒人民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
(四)故意可不判处死刑或依法从宽处罚等情形
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起的案件,处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判处死刑。对于被害人在其因伤存在过错,或者案发后被告人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或者家属谅解的,应依法从宽处罚。实践中一些致人死亡的犯罪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往往难以区分,在认定时除从作案工具、打击的部位、力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外,也要注意考虑犯罪的起因等因素。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难以区分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时,一般可考虑定故意伤害罪。如果故意犯罪情节一般,被告人真诚悔罪,或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一般应考虑从宽处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共同犯罪中,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原则上只判处一人死刑。
(五)依法应当严惩的故意行为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如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一不特定人为行凶对象的,应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判处被告人重刑甚至死刑。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或在公共场所实施的、伤害,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以上犯罪动机卑劣,或者犯罪手段残忍,或者犯罪后果严重,或者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作案等情节恶劣的,又无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应当依法从重判处。
(六)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根据最高院有关通知精神,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案件,行为人主观恶性是不同的,在处刑上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正确区分其主观心态对量刑十分重要。这两种心态的主要区别,一是间接故意虽然对危害结果采取的是听之任之和放纵态度,但并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直接故意却是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二是行为人希望达到的危害结果与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并不一致。
2、正当防卫与故意。对于具有故意表征的正当防卫,由于刑法规定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一是这类正当防卫应对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实施;二是仅存在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阶段。北京“吴金艳故意伤害案”就属于正当防卫的一个案例。李某等人凌晨三点闯入女工宿舍,动手殴打并撕扯女服务员的睡衣,在李某拿起550克铁索欲砸吴某时,吴某即持刀刺向李某,致其急性休克死亡。人民认为被告人吴某于夜深人静之时和孤立无援之地遭受了殴打和欺辱,身心处于极大的屈辱和恐慌中,面对李某举起铁锁向其砸来这种情况,吴某使用手中的刀子进行防卫,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需要指出,不是在被侵害正在进行阶段而“防卫”的,极容易形成防卫过当,从而涉嫌故意伤害、故意等犯罪。如湖北“孟军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孟某已经制止了李某的不法行为,当与李某在一起的王某等人徒手进行劝阻时,被告人孟某又持刀刺死王某,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被人民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3、客观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对行为人正确量刑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如海南“林光富故意伤害案”,林某与其岳父发生口角时用拳头殴打其岳父头部,四天后其岳父因脑干出血死亡。被害人患有严重的脑梗塞,其死亡与林某行为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查明是因被告人打击还是其自身病理原因所致,人民综合其他具体情况,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4年。
4.5w浏览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告故意罪要注意什么
(一)正确理解故意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也有利于对其他故意行为的认定。比如甲以故意为目的向乙开枪,结果击中丙而致其死亡,表面来看甲并没有故意杀害丙的故意,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但实质却构成故意罪。虽然甲意图杀害的对象与实际被害对象结果不一致,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却是相同的,刑法并不以特定的对象而是以人的生命权为构成要件,只要具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无论甲射杀的是乙还是丙,都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认定甲构成故意罪。
按照犯罪构成理论,在实践中出现的相约自杀、、大义灭亲等行为的性质认定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以故意罪论处,反之则不能构成本罪。比如问题,虽然行为人为了减轻濒临死亡病人的痛苦,但其主观目的仍然是希望结束病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了病人的死亡,本质上仍然属于故意行为。除非有关对其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否则不会改变对其性质的认定。再比如相约自杀问题,如果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成的,因为帮助自杀者主客观及行为结果均符合故意的犯罪构成,也应以故意罪论处。
(二)法律规定常见的数罪并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害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运送人有杀害、伤害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处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过程中杀死或伤害被害者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拐卖儿童、妇女,又对被拐卖的儿童、妇女实施故意杀害、伤害、猥亵、侮辱等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常见的数种行为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的情形
法律规定的常见单处故意或者故意伤害的情形包括: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非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人的器官,或者强迫、骗取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取证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聚众斗殴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抗拒人民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
(四)故意可不判处死刑或依法从宽处罚等情形
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起的案件,处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判处死刑。对于被害人在其因伤存在过错,或者案发后被告人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或者家属谅解的,应依法从宽处罚。实践中一些致人死亡的犯罪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往往难以区分,在认定时除从作案工具、打击的部位、力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外,也要注意考虑犯罪的起因等因素。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难以区分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时,一般可考虑定故意伤害罪。如果故意犯罪情节一般,被告人真诚悔罪,或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一般应考虑从宽处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共同犯罪中,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原则上只判处一人死刑。
(五)依法应当严惩的故意行为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如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一不特定人为行凶对象的,应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判处被告人重刑甚至死刑。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或在公共场所实施的、伤害,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以上犯罪动机卑劣,或者犯罪手段残忍,或者犯罪后果严重,或者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作案等情节恶劣的,又无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应当依法从重判处。
(六)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根据最高院有关通知精神,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案件,行为人主观恶性是不同的,在处刑上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正确区分其主观心态对量刑十分重要。这两种心态的主要区别,一是间接故意虽然对危害结果采取的是听之任之和放纵态度,但并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直接故意却是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二是行为人希望达到的危害结果与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并不一致。
2、正当防卫与故意。对于具有故意表征的正当防卫,由于刑法规定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一是这类正当防卫应对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实施;二是仅存在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阶段。北京“吴金艳故意伤害案”就属于正当防卫的一个案例。李某等人凌晨三点闯入女工宿舍,动手殴打并撕扯女服务员的睡衣,在李某拿起550克铁索欲砸吴某时,吴某即持刀刺向李某,致其急性休克死亡。人民认为被告人吴某于夜深人静之时和孤立无援之地遭受了殴打和欺辱,身心处于极大的屈辱和恐慌中,面对李某举起铁锁向其砸来这种情况,吴某使用手中的刀子进行防卫,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需要指出,不是在被侵害正在进行阶段而“防卫”的,极容易形成防卫过当,从而涉嫌故意伤害、故意等犯罪。如湖北“孟军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孟某已经制止了李某的不法行为,当与李某在一起的王某等人徒手进行劝阻时,被告人孟某又持刀刺死王某,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被人民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3、客观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对行为人正确量刑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如海南“林光富故意伤害案”,林某与其岳父发生口角时用拳头殴打其岳父头部,四天后其岳父因脑干出血死亡。被害人患有严重的脑梗塞,其死亡与林某行为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查明是因被告人打击还是其自身病理原因所致,人民综合其他具体情况,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4年。
4.5w浏览
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告对方故意杀人罪要注意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告故意罪要注意什么
(一)正确理解故意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理解犯罪构成,也有利于对其他故意行为的认定。比如甲以故意为目的向乙开枪,结果击中丙而致其死亡,表面来看甲并没有故意杀害丙的故意,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但实质却构成故意罪。虽然甲意图杀害的对象与实际被害对象结果不一致,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却是相同的,刑法并不以特定的对象而是以人的生命权为构成要件,只要具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无论甲射杀的是乙还是丙,都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认定甲构成故意罪。
按照犯罪构成理论,在实践中出现的相约自杀、、大义灭亲等行为的性质认定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以故意罪论处,反之则不能构成本罪。比如问题,虽然行为人为了减轻濒临死亡病人的痛苦,但其主观目的仍然是希望结束病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了病人的死亡,本质上仍然属于故意行为。除非有关对其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否则不会改变对其性质的认定。再比如相约自杀问题,如果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成的,因为帮助自杀者主客观及行为结果均符合故意的犯罪构成,也应以故意罪论处。
(二)法律规定常见的数罪并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害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运送人有杀害、伤害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处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过程中杀死或伤害被害者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拐卖儿童、妇女,又对被拐卖的儿童、妇女实施故意杀害、伤害、猥亵、侮辱等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常见的数种行为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的情形
法律规定的常见单处故意或者故意伤害的情形包括: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非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人的器官,或者强迫、骗取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取证过程中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聚众斗殴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暴力抗拒人民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依照故意伤害、故意的规定处罚。
(四)故意可不判处死刑或依法从宽处罚等情形
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起的案件,处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外,一般不应判处死刑。对于被害人在其因伤存在过错,或者案发后被告人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或者家属谅解的,应依法从宽处罚。实践中一些致人死亡的犯罪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往往难以区分,在认定时除从作案工具、打击的部位、力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外,也要注意考虑犯罪的起因等因素。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难以区分是故意还是故意伤害时,一般可考虑定故意伤害罪。如果故意犯罪情节一般,被告人真诚悔罪,或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一般应考虑从宽处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共同犯罪中,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原则上只判处一人死刑。
(五)依法应当严惩的故意行为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如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一不特定人为行凶对象的,应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判处被告人重刑甚至死刑。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或在公共场所实施的、伤害,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以上犯罪动机卑劣,或者犯罪手段残忍,或者犯罪后果严重,或者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作案等情节恶劣的,又无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应当依法从重判处。
(六)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根据最高院有关通知精神,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案件,行为人主观恶性是不同的,在处刑上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正确区分其主观心态对量刑十分重要。这两种心态的主要区别,一是间接故意虽然对危害结果采取的是听之任之和放纵态度,但并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直接故意却是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二是行为人希望达到的危害结果与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并不一致。
2、正当防卫与故意。对于具有故意表征的正当防卫,由于刑法规定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一是这类正当防卫应对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实施;二是仅存在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阶段。北京“吴金艳故意伤害案”就属于正当防卫的一个案例。李某等人凌晨三点闯入女工宿舍,动手殴打并撕扯女服务员的睡衣,在李某拿起550克铁索欲砸吴某时,吴某即持刀刺向李某,致其急性休克死亡。人民认为被告人吴某于夜深人静之时和孤立无援之地遭受了殴打和欺辱,身心处于极大的屈辱和恐慌中,面对李某举起铁锁向其砸来这种情况,吴某使用手中的刀子进行防卫,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需要指出,不是在被侵害正在进行阶段而“防卫”的,极容易形成防卫过当,从而涉嫌故意伤害、故意等犯罪。如湖北“孟军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孟某已经制止了李某的不法行为,当与李某在一起的王某等人徒手进行劝阻时,被告人孟某又持刀刺死王某,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被人民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3、客观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对行为人正确量刑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如海南“林光富故意伤害案”,林某与其岳父发生口角时用拳头殴打其岳父头部,四天后其岳父因脑干出血死亡。被害人患有严重的脑梗塞,其死亡与林某行为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查明是因被告人打击还是其自身病理原因所致,人民综合其他具体情况,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4年。
4.5w浏览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西城区178****247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昌平区178****47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77****8865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朝阳区181****320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80****3994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房山区181****460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西城区178****247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昌平区178****47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77****8865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朝阳区181****320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80****3994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房山区181****460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西城区178****247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昌平区178****47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77****8865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朝阳区181****320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80****3994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房山区181****460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