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未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需要为其设定
监护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因此,监护人的职责就是
代理被监护人实施
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
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
民法总则》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
(1)、监护人的
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
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
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3)、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
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那么,要想成为监护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监护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如下:
1、具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能够履行监护职责;
3、依法律规定产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八条
无
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